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空气悬浮颗粒物的成分 | 第13页 |
·环境中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 第13-15页 |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时间、空间分布 | 第15-17页 |
·气象条件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 | 第17-18页 |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1-25页 |
·焦作地理位置 | 第21-22页 |
·焦作市气象条件 | 第22-25页 |
·风向风速 | 第22页 |
·气候 | 第22页 |
·焦作市能源结构 | 第22页 |
·焦作市大气质量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3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仪器 | 第25页 |
·样品分级采集 | 第25-26页 |
·样品分析 | 第26-27页 |
·样品预处理 | 第26页 |
·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26页 |
·精密度与回收率 | 第26-27页 |
·数据处理 | 第27-29页 |
·各级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计算 | 第27页 |
·各级大气颗粒物中各阴离子浓度的计算 | 第27-29页 |
4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时空分布 | 第29-39页 |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 | 第29-31页 |
·不同粒径颗粒物在总悬浮颗粒物中的比例 | 第29-30页 |
·不同月份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 | 第30-31页 |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分布特征 | 第31-33页 |
·不同月份PM_(2.1)、PM_(10.2)及TSP 的质量浓度 | 第31-33页 |
·焦作与其地区TSP、PM_(10)、PM_(2.5)质量浓度对比 | 第33页 |
·焦作市大气中PM_(2.1)、PM_(10.2)及TSP 的关系 | 第33-34页 |
·不同粒径颗粒物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 | 第34-38页 |
·大气颗粒物质量与温度的关系 | 第35页 |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风速的关系 | 第35-36页 |
·大气颗粒物质量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5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水溶离子的分布特征 | 第39-55页 |
·不同粒径颗粒物中各水溶离子的分布特征 | 第39-44页 |
·不同月份不同粒径颗粒物中各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 | 第39-42页 |
·各水溶性离子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质量浓度 | 第42-44页 |
·PM_(10.2)和PM_(2.1)中的各离子浓度水平分析 | 第44-49页 |
·焦作市不同月份PM_(2.1)、PM_(10.2)及TSP 中各离子质量浓度 | 第44-46页 |
·焦作市PM_(2.1)、PM_(10.2)中各离子浓度百分比 | 第46-48页 |
·焦作市大气中N0_3~-、S0_4~(2-)的分布特征 | 第48-49页 |
·不同月份各离子浓度变化与影响因素 | 第49-52页 |
·不同离子相关性分析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5-59页 |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大气污染控制对策建议 | 第56-57页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