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插图索引 | 第14-15页 |
附表索引 | 第15-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2页 |
·“三农” | 第20页 |
·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 | 第20-21页 |
·协调发展 | 第21-22页 |
·文献综述 | 第22-35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2-27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7-33页 |
·相关研究评价 | 第33-35页 |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35-37页 |
·研究思路 | 第35-36页 |
·主要内容 | 第36-37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37-39页 |
·研究方法 | 第37页 |
·创新之处 | 第37-39页 |
第2章 面向“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39-55页 |
·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39-49页 |
·系统论 | 第39-41页 |
·金融共生论 | 第41-44页 |
·农村金融供求论 | 第44-46页 |
·劳动分工论 | 第46-47页 |
·上述理论的适应性 | 第47-49页 |
·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协调发展机理 | 第49-54页 |
·“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目标 | 第49-50页 |
·“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发展动力 | 第50-53页 |
·“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发展手段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面向“三农”金融机构的功能分析 | 第55-71页 |
·功能的内涵及金融功能观 | 第55-56页 |
·功能 | 第55页 |
·金融中介的功能 | 第55-56页 |
·金融功能观 | 第56页 |
·系统论下的功能观与“三农”金融机构系统的功能 | 第56-59页 |
·系统的功能 | 第56-57页 |
·系统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 | 第57页 |
·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联系密切 | 第57-58页 |
·农村金融机构系统的功能 | 第58-59页 |
·面向“三农”金融机构发挥的功能 | 第59-70页 |
·合作性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 | 第59-63页 |
·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的主要功能 | 第63-64页 |
·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 | 第64-69页 |
·农村民间金融的主要功能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面向“三农”金融机构协调水平的综合评价 | 第71-92页 |
·“支农”协调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71-73页 |
·构建思路与原则 | 第71-72页 |
·“支农”协调性指标体系 | 第72-73页 |
·“三农”金融机构协调水平的现实考察 | 第73-87页 |
·宏观层面上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协调性 | 第73-75页 |
·中观层面上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协调性 | 第75-83页 |
·微观层面上不同类型机构的协调性 | 第83-87页 |
·各省“三农”金融机构协调水平的评价 | 第87-91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87-90页 |
·协调水平评价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5章 面向“三农”金融机构协调程度的实证研究 | 第92-107页 |
·协调度模型的构建及方法运用 | 第92-94页 |
·协调度模型 | 第92-93页 |
·子系统评价函数的确定 | 第93-94页 |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处理 | 第94-96页 |
·“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度指标体系 | 第94-95页 |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95-96页 |
·我国"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度的实证分析 | 第96-106页 |
·实证分析过程 | 第96-103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03-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6章 国外农村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107-127页 |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典型 | 第107-115页 |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完善且分工明确 | 第107-111页 |
·德国多层合作银行功能完备 | 第111-113页 |
·日本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依附于农协 | 第113-115页 |
·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机构协调的经验 | 第115-121页 |
·印度绿色革命以来的金融扶持举措 | 第115-118页 |
·孟加拉乡村银行成功扶贫 | 第118-121页 |
·国外农村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启示 | 第121-126页 |
·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 | 第121-122页 |
·财政提供配套支持农村金融政策 | 第122-123页 |
·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与“民”争利 | 第123-124页 |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名副其实 | 第124-125页 |
·农村保险发展因地制宜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7章 面向“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 第127-139页 |
·优化“三农”金融生态环境 | 第127-130页 |
·改善“三农”金融科技环境 | 第127-128页 |
·完善“三农”信用环境 | 第128-130页 |
·拓展“三农”金融机构的整体功能 | 第130-136页 |
·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有的支农功能 | 第130-132页 |
·夯实合作性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 | 第132-134页 |
·加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 | 第134-135页 |
·壮大保险机构服务“三农”的保障功能 | 第135-136页 |
·建立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机制 | 第136-138页 |
·成立省域“三农”金融协调中心 | 第136-137页 |
·建立区域“三农”信息反馈机制 | 第137页 |
·实行有效“三农”金融监管标准 | 第137-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结论 | 第139-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1页 |
致谢 | 第151-153页 |
附录A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53-154页 |
附录B 实证结果 | 第15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