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问题、概念和方法 | 第10-2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 第12-17页 |
三、 关键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一章 政治价值的涵义及研究方法 | 第21-30页 |
一、 作为政治学研究对象的“政治价值” | 第21-24页 |
二、 政治价值的涵义辨析 | 第24-28页 |
三、 政治价值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新加坡政治价值的内涵及现实运行 | 第30-45页 |
一、 新加坡政治价值的内涵 | 第30-33页 |
(一) 从集体与个人关系看,一种共同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 第30-31页 |
(二) 从精英与大众关系看,一种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 | 第31-32页 |
(三) 从自由与权威关系看,一种“儒家自由主义”的价值取向 | 第32-33页 |
二、 政治价值指导下的新加坡现实政治运行 | 第33-42页 |
(一) 一党长期执政下小国生存之道——“强国家好政府好政党” | 第34-36页 |
(二) 岛国背景下的治理模式——“精英治国” | 第36-38页 |
(三) 民主与民本的实践结合——“托管式民主” | 第38-39页 |
(四) 东西结合的民主实践——“有限竞争” | 第39-42页 |
三、 从东西政治价值融合的角度看新加坡的政治价值 | 第42-45页 |
第三章 新加坡政治价值的形成及其变量分析 | 第45-62页 |
一、 新加坡政治价值的形成背景:多元殖民后发岛国 | 第45-50页 |
(一) 地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 | 第45-47页 |
(二) 多民族、多语言、多种族、多宗教的复杂政治体 | 第47-48页 |
(三) 拥有长期移民历史与殖民历史的后发展国家 | 第48-50页 |
二、 新加坡政治价值的形成过程:东西价值的冲突与融合 | 第50-54页 |
(一)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 第50-52页 |
(二) 好人政治与法治主义 | 第52-53页 |
(三) 中和思维与竞争思维 | 第53-54页 |
三、 影响新加坡政治价值形成的变量及其互动 | 第54-62页 |
(一) 内部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第55-56页 |
(二) 外部环境:殖民历史与先发国家的示范效应 | 第56-58页 |
(三) 生产方式: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 第58-60页 |
(四) 精英作用:思想与政治精英的推动 | 第60-62页 |
第四章 新加坡政治价值的反思及启示 | 第62-76页 |
一、 对新加坡政治价值的反思 | 第63-69页 |
(一) “亚洲价值观”就是反西方价值观? | 第63-65页 |
(二) 儒家伦理与亚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 第65-67页 |
(三) 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政治价值的走向? | 第67-69页 |
二、 新加坡政治价值对中国的启示 | 第69-76页 |
(一) 价值的选择与融合 | 第70-71页 |
(二) 传统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 | 第71-73页 |
(三) 价值与制度的结合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后记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