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2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概述 | 第13-22页 |
一、志愿服务内涵 | 第13-15页 |
(一) 志愿者 | 第13页 |
(二) 志愿精神 | 第13-14页 |
(三) 大学生志愿服务 | 第14-15页 |
二、志愿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一) 自我实现理论 | 第15页 |
(二) 公民社会理论 | 第15-16页 |
(三) 和谐论 | 第16-17页 |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类型 | 第17-22页 |
(一) 校外志愿服务 | 第17-19页 |
(二) 校园志愿服务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的有效性分析 | 第22-29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体现 | 第22-24页 |
(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2页 |
(二) 实践决定理论 | 第22-23页 |
(三) 人的本质理论 | 第23-24页 |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 | 第24-27页 |
(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 | 第24-25页 |
(二) 大学生志愿服务提升了大学生素质 | 第25-27页 |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的经验分析 | 第27-29页 |
(一) 北京奥运会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 | 第27页 |
(二) 汶川地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9-37页 |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一) 志愿服务定位不尽合理 | 第30页 |
(二) 志愿服务存在一定功利化色彩 | 第30-31页 |
(三) 志愿服务信息传播途径不充分 | 第31-32页 |
(四) 志愿服务组织机制有待完善 | 第32-33页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一) 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认识不足 | 第33-34页 |
(二) 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经验不足 | 第34-35页 |
(三) 对大学生新特点认识不足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的对策分析 | 第37-47页 |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应遵循的原则 | 第37-39页 |
(一)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 第37-38页 |
(二)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 第38页 |
(三)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 | 第38-39页 |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的对策探索 | 第39-47页 |
(一)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 第39-40页 |
(二)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 | 第40-41页 |
(三) 大学生自身的完善 | 第41-42页 |
(四) 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机制 | 第42-44页 |
(五) 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 第44-45页 |
(六) 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