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秘密侦查的立法完善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秘密侦查的概念及特征 | 第11-22页 |
·秘密侦查的概念 | 第11-14页 |
·秘密侦查概念罗列 | 第11-12页 |
·秘密侦查概念厘定及判别标准 | 第12-14页 |
·秘密侦查与相关概念之辨析 | 第14-17页 |
·秘密侦查与技术侦查 | 第14页 |
·秘密侦查与诱惑侦查 | 第14-15页 |
·秘密侦查与卧底侦查 | 第15-17页 |
·秘密侦查的特征 | 第17-19页 |
·秘密性 | 第17页 |
·侵权性 | 第17-18页 |
·程序性 | 第18-19页 |
·高效性(直接性) | 第19页 |
·强制性(主动性) | 第19页 |
·秘密侦查的价值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2页 |
2 我国秘密侦查的现状 | 第22-31页 |
·秘密侦查的立法现状 | 第22-23页 |
·秘密侦查的司法现状 | 第23-27页 |
·秘密侦查适用的普遍化和神秘化 | 第23-24页 |
·秘密侦查适用的随意化和腐败化 | 第24-26页 |
·秘取证据使用受限 | 第26页 |
·对秘密侦查人员和被侦查对象的保护阙如 | 第26-27页 |
·造成秘密侦查缺陷的原因 | 第27-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3 秘密侦查域外立法考察 | 第31-40页 |
·国际公约的立法考察 | 第31页 |
·美国秘密侦查的立法考察 | 第31-34页 |
·秘密监听 | 第31-32页 |
·诱惑侦查 | 第32-34页 |
·德国秘密侦查的立法考察 | 第34-38页 |
·邮件检查 | 第35页 |
·秘密监听 | 第35-36页 |
·卧底侦查 | 第36-37页 |
·秘摄秘录 | 第37-38页 |
·日本秘密侦查的立法考察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4 我国秘密侦查的立法完善 | 第40-48页 |
·秘密侦查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40-41页 |
·秘密侦查概括性的立法完善 | 第41-42页 |
·技术侦查的立法完善 | 第42-44页 |
·技术侦查的适用原则 | 第42页 |
·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 第42-43页 |
·技术侦查的具体手段 | 第43页 |
·技术侦查的启动条件 | 第43页 |
·技术侦查的审批手段 | 第43-44页 |
·技术侦查的法律后果 | 第44页 |
·诱惑侦查的立法完善 | 第44-45页 |
·诱惑侦查的适用范围 | 第44页 |
·诱惑侦查的适用对象 | 第44-45页 |
·诱惑侦查的禁止性规定 | 第45页 |
·诱惑侦查的审批程序 | 第45页 |
·卧底侦查的立法完善 | 第45-47页 |
·卧底侦查的适用范围 | 第45-46页 |
·卧底侦查的实施期限 | 第46页 |
·卧底侦查员的监督方式和保护措施 | 第46页 |
·卧底侦查的救济途径和责任追究机制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5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