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2页 |
| 第一节 马之骏研究述评 | 第7-10页 |
| 第二节 关于马之骏研究的方法及其思路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马之骏文学活动考略 | 第12-42页 |
| 第一节 家世溯源 | 第12-18页 |
| 一、 马之骏的父亲马化龙及其母亲王氏 | 第13-16页 |
| 二、 马之骏的兄长马之骐 | 第16-18页 |
| 第二节 马之骏生平概述 | 第18-24页 |
| 一、 春风得意的少年马之骏 | 第19-21页 |
| 二、 仕宦沉浮的中年马之骏 | 第21-24页 |
| 第三节 诗社交游 | 第24-36页 |
| 一、 马之骏对庚戌科场案的态度 | 第24-26页 |
| 二、 马之骏同竟陵派钟惺、谭元春、商家梅、杨嗣昌等人的交游 | 第26-31页 |
| 三、 马之骏同丘兆麟、王留、汪逸、李纯元、来斯行等人的交游 | 第31-36页 |
| 第四节 著作刻书 | 第36-42页 |
| 一、 马之骏的刻书活动 | 第36-40页 |
| 二、 马之骏诗文集《妙远堂集》的版本 | 第40-42页 |
| 第二章 马之骏的诗文内容 | 第42-56页 |
| 第一节 马之骏的诗歌内容 | 第42-50页 |
| 一、 嚄唶千家人四壁,边头空说杜将军——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 第42-45页 |
| 二、 天地有文章,山川是其迹——描写多彩的景观和奇异的风俗 | 第45-48页 |
| 三、 名山与良友,皆我性中事——展现与诸友的深情厚谊 | 第48-49页 |
| 四、 远人怀故乡,如兽念墟理——抒发思亲思乡之情 | 第49-50页 |
| 第二节 马之骏的散文内容 | 第50-56页 |
| 一、 山水之乐 | 第51-53页 |
| 二、 书序、诗文序之作 | 第53-54页 |
| 三、 绘友之作 | 第54-56页 |
| 第三章 马之骏的诗文艺术 | 第56-66页 |
| 第一节 马之骏的诗歌艺术 | 第56-60页 |
| 一、 古拗冷峭的诗歌风格 | 第56-58页 |
| 二、 清冷细腻的诗歌追求 | 第58-60页 |
| 第二节 马之骏的散文艺术 | 第60-66页 |
| 一、 追求孤峭的审美眼光 | 第61-63页 |
| 二、 不流于俗的散文构思 | 第63-66页 |
| 第四章 马之骏诗文观及其与竟陵派之关系 | 第66-76页 |
| 第一节 马之骏的诗文观 | 第66-71页 |
| 一、 创立新声的文学主张 | 第66-68页 |
| 二、 求新求异的诗学观 | 第68-71页 |
| 第二节 马之骏与竟陵派之关系 | 第71-76页 |
| 一、 与竟陵派相近的艺术追求 | 第71-73页 |
| 二、 同竟陵派相近的文学理念 | 第73-76页 |
| 结语 | 第76-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致谢 | 第82-8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