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8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功能性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纳米结构的构建研究进展简介 | 第13-22页 |
·利用前驱物分子控制合成纳米材料物相及形貌 | 第13-15页 |
·模板法构建纳米结构 | 第15-22页 |
·纳米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 第22-32页 |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 第22-25页 |
·节能智能窗材料 | 第25-29页 |
·超级电容器(电化学电容器) | 第29-32页 |
·纳米结构在能源领域的优势 | 第32-41页 |
·低维纳米结构 | 第32-33页 |
·纳米组装多级结构 | 第33-35页 |
·纳米阵列结构 | 第35-38页 |
·纳米复合结构 | 第38-41页 |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第二章 自牺牲模板法制备单分散CuInS_2多级结构及其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研究 | 第48-63页 |
·合成背景和合成思路的提出 | 第48-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制备方法 | 第49页 |
·表征手段 | 第49-5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0-56页 |
·产物的表征 | 第50-52页 |
·形成机理的研究 | 第52-56页 |
·CuInS_2 多级结构的光学吸收性能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的测试 | 第56-59页 |
·UV-vis 漫反射谱 | 第56-57页 |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的测试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第三章 前驱物控制合成亚稳六方相 Mo03_纳米带及其光致、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 第63-79页 |
·合成背景和合成思路的提出 | 第63-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制备方法 | 第64-65页 |
·表征手段 | 第65页 |
·光致变色、电致变色性能测试手段 | 第65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65-70页 |
·产物的表征 | 第65-67页 |
·形成机理的研究 | 第67-70页 |
·亚稳六方相Mo0_3 纳米带的光学吸收性能与光致变色性能的测试 | 第70-73页 |
·亚稳六方相Mo0_3纳米带电致变色性能的测试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第四章 金属基底上生长 Mo0_3、Mo0_2纳米棒阵列及其超级电容器应 用的研究 | 第79-96页 |
·引言 | 第79-80页 |
·合成背景和合成思路的提出 | 第80-81页 |
·实验部分 | 第81-83页 |
·制备方法 | 第81-82页 |
·表征手段 | 第82页 |
·电化学电容器性能测试 | 第82-83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83-88页 |
·产物的表征 | 第83-85页 |
·形成机理的研究 | 第85-88页 |
·氧化钼纳米阵列电极的超级电容器性能 | 第88-90页 |
·氧化钼阵列的电学传输性能 | 第90-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第五章 前驱物辅助的原位插层反应制备 MoO_3/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超级电容器应用的研究 | 第96-111页 |
·合成背景和合成思路的提出 | 第96-97页 |
·实验部分 | 第97-98页 |
·制备方法 | 第97页 |
·表征手段 | 第97-98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98-107页 |
·产物的表征 | 第98-103页 |
·Mo0_3/聚苯胺纳米杂合物的聚合机制 | 第103-105页 |
·以过氧前驱体合成金属氧化物与导电高分子复合机构的研究 | 第105-107页 |
·Mo0_3/聚苯胺纳米复合结构电学性能的测定 | 第107-108页 |
·Mo0_3/聚苯胺纳米复合结构超级电容器性能的测定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2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