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 学术回顾 | 第9-13页 |
(二)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3-14页 |
(三) 史料选择及研究思路 | 第14页 |
(四)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4-15页 |
历史自然地理 | 第15-61页 |
第一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森林植被变迁 | 第15-23页 |
第二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野生动物变迁 | 第23-29页 |
第三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的水系 | 第29-39页 |
第四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的自然灾害 | 第39-61页 |
第一节 旱灾 | 第39-45页 |
第二节 洪灾 | 第45-50页 |
第三节 雨灾 | 第50-54页 |
第四节 风雹、地震及其他灾害 | 第54-61页 |
历史人文地理 | 第61-119页 |
第一章 渝西地区各县建置沿革 | 第61-73页 |
第二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人口地理 | 第73-81页 |
第三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农业地理 | 第81-87页 |
第四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交通地理 | 第87-95页 |
第五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城镇地理 | 第95-103页 |
第六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文化地理 | 第103-119页 |
第一节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的书院分布 | 第103-105页 |
第二节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进士、举人的分布 | 第105-114页 |
第三节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全国性知名进士、官员的分布 | 第114-119页 |
总结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附录1:渝西地区虎患及古树分布示意图 | 第127-128页 |
附录2:历史时期渝西地区的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 | 第128-129页 |
附录3:历史时期渝西地区书院、进士、举人分布示意图 | 第129-131页 |
后记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