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4-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0页 |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18页 |
·勘探开发概况 | 第18-20页 |
第3章 川中须家河组构造演化特征 | 第20-26页 |
·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 第20-23页 |
·须家河组构造演化过程 | 第20页 |
·须家河组现今构造特征 | 第20-23页 |
·构造与油气分布关系 | 第23-26页 |
·古构造与油气分布关系 | 第23-24页 |
·现今构造与油气分布关系 | 第24-26页 |
第4章 川中须家河组烃源条件 | 第26-36页 |
·须家河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 第26-29页 |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 第26-28页 |
·凝析油碳同位素特征 | 第28-29页 |
·须家河组油气源对比分析 | 第29-31页 |
·气~气碳同位素对比 | 第29页 |
·油~油对比 | 第29-31页 |
·须家河组烃源岩条件 | 第31-34页 |
·有机质丰度 | 第31-32页 |
·烃源岩厚度及分布 | 第32-33页 |
·有机质类型 | 第33-34页 |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 | 第34页 |
·须家河组烃源岩生烃强度 | 第34-36页 |
第5章 川中须家河组储集条件及控制因素 | 第36-45页 |
·须家河组沉积背景 | 第36-37页 |
·沉积基底特征 | 第36页 |
·沉积演化特征 | 第36-37页 |
·沉积相特征 | 第37页 |
·须家河组储集条件及控制因素 | 第37-45页 |
·岩石类型 | 第37-38页 |
·孔隙类型 | 第38-40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40-41页 |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 第41-45页 |
第6章 川中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理及成藏系统 | 第45-73页 |
·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年代 | 第45-54页 |
·须家河组热史和烃源岩生烃史 | 第45-48页 |
·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定年 | 第48-54页 |
·须家河组油气成藏过程模拟 | 第54-58页 |
·螺隆区域剖面生烃模拟结果 | 第54页 |
·立中区域剖面生烃模拟结果 | 第54-58页 |
·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机理 | 第58-67页 |
·烃源岩排烃机制 | 第58-59页 |
·天然气运移机制 | 第59-63页 |
·天然气成藏机制 | 第63-67页 |
·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成藏系统 | 第67-73页 |
·须一(T_3x~1)——须二(T_3x~2)成藏系统 | 第67-68页 |
·须三(T_3x~3)须四(T_3x~4)成藏系统 | 第68-70页 |
·须五(T_3x~5)须六(T_3x~6)~侏罗系(J)成藏系统 | 第70-73页 |
第7章 川中须家河组成藏主控因素 | 第73-85页 |
·典型气藏解剖 | 第73-80页 |
·充西须四段气藏 | 第73-76页 |
·合川须二段气藏 | 第76-80页 |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 第80-85页 |
·现今构造因素 | 第80-81页 |
·古构造因素 | 第81页 |
·烃源因素 | 第81-82页 |
·储集因素 | 第82-83页 |
·保存条件因素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