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7页 |
| Contents | 第7-10页 |
| 摘要 | 第10-12页 |
| Abstract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 ·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 ·繁育系统研究 | 第15-17页 |
| ·开花物候学研究 | 第17-18页 |
| ·传粉生物学研究 | 第18-20页 |
| ·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 第20-21页 |
| ·植物胚胎学研究 | 第21-22页 |
| ·蒲公英属植物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 | 第22-25页 |
| ·蒲公英倍性水平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繁殖方式 | 第23-24页 |
| ·倍性水平和繁殖方式关系 | 第24页 |
| ·蒲公英属植物存在问题 | 第24-25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5-2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五种蒲公英核型分析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 第26-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 ·材料 | 第26-27页 |
| ·方法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 ·东北蒲公英核型分析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 第27-28页 |
| ·丹东蒲公英核型分析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 第28-30页 |
| ·长春蒲公英核型分析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 第30-32页 |
| ·朝鲜蒲公英核型分析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 第32-34页 |
| ·斑叶蒲公英核型分析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 第34-36页 |
| ·讨论 | 第36-39页 |
| ·蒲公英倍性水平 | 第36页 |
| ·孢原细胞核内染色体复制现象 | 第36-37页 |
| ·多倍体蒲公英减数分裂异常 | 第37页 |
| ·多倍体蒲公英微核现象 | 第37页 |
| ·多倍体蒲公英四分体异常类型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蒲公英属植物花部综合征与繁育系统研究 | 第39-6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 ·材料 | 第39页 |
| ·花部特征与开花动态 | 第39-40页 |
| ·异交指数(Outcrossing index,OCI) | 第40页 |
| ·花粉胚珠比(Pollen-ovule ratio,P/O) | 第40-41页 |
|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 | 第41页 |
| ·人工去雄、授粉、套袋试验 | 第41页 |
| ·流式细胞仪对种子胚和胚乳倍性检测 | 第41页 |
| ·种子萌发特性 | 第41-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62页 |
| ·花部综合征 | 第42-49页 |
| ·繁育系统 | 第49-54页 |
| ·流式细胞仪检测 | 第54-56页 |
| ·种子萌发特性 | 第56-62页 |
| ·讨论 | 第62-67页 |
| ·花部综合征 | 第62页 |
| ·花粉大小与数量权衡关系 | 第62页 |
| ·花粉大小和花柱长短相关性分析 | 第62-63页 |
| ·繁育系统 | 第63页 |
| ·花粉变异系数与生殖方式关系 | 第63页 |
| ·流式细胞仪在繁育系统上的应用 | 第63-64页 |
| ·蒲公英属植物基因流探讨 | 第64页 |
| ·蒲公英种子萌发特性 | 第64-65页 |
| ·丹东蒲公英雌全同株现象 | 第65-67页 |
| 第四章 蒲公英开花物候、传粉机制与生殖分配研究 | 第67-8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 ·材料 | 第67页 |
| ·方法 | 第67-6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9-80页 |
| ·开花物候的观测 | 第69-71页 |
| ·传粉特性研究 | 第71-76页 |
| ·花粉管生长荧光显微观察 | 第76页 |
| ·生殖配置动态研究 | 第76-80页 |
| ·讨论 | 第80-83页 |
| ·开花物候观测 | 第80页 |
| ·传粉昆虫研究 | 第80-81页 |
| ·花冠开闭现象观察 | 第81页 |
| ·花粉管萌发特性 | 第81-82页 |
| ·生物量动态变化 | 第82-83页 |
| 第五章 蒲公英胚胎学研究 | 第83-9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3-89页 |
| ·花药壁发育 | 第83-85页 |
| ·柱头发育动态 | 第85-86页 |
| ·雄配子体发育 | 第86-87页 |
| ·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 | 第87-89页 |
| ·讨论 | 第89-91页 |
| ·花药壁发育特点 | 第89页 |
| ·绒毡层细胞发育特点 | 第89-90页 |
| ·胚囊发育特性 | 第90-9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91-95页 |
| ·蒲公英虫媒传粉 | 第91页 |
| ·蒲公英生殖类型确定 | 第91-92页 |
| ·蒲公英种子具有不同萌发策略 | 第92页 |
| ·不同倍性蒲公英具有不同生殖分配 | 第92页 |
| ·蒲公英可能进化途径 | 第92-93页 |
| ·蒲公英属植物生殖适配性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7页 |
| 附录 | 第107-133页 |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及待发表文章 | 第133-134页 |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