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高温高压金属触媒合成金刚石机理的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 ·固相转变学说 | 第12-13页 |
| ·溶剂学说 | 第13页 |
| ·溶剂催化学说 | 第13-14页 |
| ·金刚石/金属包膜界面物相微观结构 | 第14-17页 |
| ·铁基金属包膜界面的成分、形貌、结构 | 第15-16页 |
| ·其它3d金属基包膜界面的成分、形貌、结构 | 第16-17页 |
| ·金刚石/金属包膜界面的电子结构 | 第17-21页 |
| ·碳原子的电子结构 | 第18-19页 |
| ·触媒金属的电子结构 | 第19-20页 |
| ·对金刚石/金属包膜界面上电子结构的表征 | 第20-21页 |
| ·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的热力学研究 | 第21-23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 | 第23-25页 |
| 第2章 实验基本方法及理论计算方法 | 第25-30页 |
| ·金刚石的高温高压触媒法合成实验 | 第25-26页 |
| ·铁基金属包膜界面的形貌及成分表征 | 第26-27页 |
| ·铁基金属包膜界面及内层的物相结构表征 | 第27页 |
| ·铁基金属包膜界面及内层的电子结构表征 | 第27-28页 |
| ·金刚石合成的热力学计算方法 | 第28-30页 |
| 第3章 金刚石/铁基金属包膜界面的结构表征及分析 | 第30-41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铁基金属包膜界面的FESEM观察及能谱EDS分析 | 第31-35页 |
| ·铁基金属包膜界面及内层的结构分析 | 第35-38页 |
| ·铁基金属包膜界面的XRD结构表征 | 第35页 |
| ·铁基金属包膜界面及内层的FETEM表征 | 第35-37页 |
| ·铁基金属包膜界面及内层的HRTEM表征 | 第37-38页 |
| ·对金刚石生长碳源相的分析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4章 金刚石/铁基金属包膜界面的电子结构表征及分析 | 第41-50页 |
| ·引言 | 第41-42页 |
| ·碳的电子结构EELS分析 | 第42-45页 |
| ·铁的电子结构EELS分析 | 第45-46页 |
| ·镍的电子结构EELS分析 | 第46-47页 |
| ·对金刚石生长机理的分析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的热力学分析 | 第50-59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高温高压Gibbs自由能ΔG的热力学计算方法 | 第50-53页 |
| ·石墨→金刚石转变的ΔG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3页 |
| ·Me_3C→C(金刚石)+3Me转变的ΔG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3-56页 |
| ·Fe_3C→C(金刚石)+3γ-Fe | 第54页 |
| ·Ni_3C→C(金刚石)+3Ni | 第54-55页 |
| ·Mn_3C→C(金刚石)+3Mn | 第55-56页 |
|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高温高压金刚石合成时的碳源相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9-61页 |
|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 后记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