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第11-22页 |
1. 实验试剂及药品 | 第11页 |
2. 实验仪器 | 第11页 |
3. 分组及造模 | 第11-12页 |
·动物分组 | 第11-12页 |
·动物造模 | 第12页 |
·给药方法及术后护理 | 第12页 |
4. 观察指标 | 第12-15页 |
·一般观察 | 第12页 |
·行为学观察 | 第12页 |
·后肢体感诱发电位 | 第12-13页 |
·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 | 第13-14页 |
·组织学观察 | 第14-15页 |
5. 统计学分析 | 第15页 |
6. 结果 | 第15-18页 |
·大鼠术后一般情况本观察 | 第15页 |
·行为学评分 | 第15页 |
·皮层诱发电位 | 第15-16页 |
·损伤后血清SOD变化结果 | 第16-17页 |
·脊髓组织观察结果 | 第17-18页 |
7. 分析与讨论 | 第18-22页 |
·继发性脊髓损伤的机制 | 第18-19页 |
·脊髓损伤模型的评价 | 第19-20页 |
·黄芪对脊髓损伤后SEP的影响 | 第20页 |
·黄芪对脊髓损伤后血浆中SOD的影响 | 第20-21页 |
·脊髓损伤后GFAP的变化及意义 | 第21-22页 |
·黄芪及MP对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 第22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2-29页 |
1.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2-23页 |
·诊断标准 | 第23页 |
·纳入标准 | 第23页 |
·排除标准 | 第23页 |
·退出标准 | 第23页 |
2. 临床资料 | 第23-24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治疗方法 | 第24页 |
·临床观察项目 | 第24-25页 |
4. 检查记录 | 第25页 |
5. 统计方法 | 第25页 |
6. 结果 | 第25-26页 |
·痛觉评分 | 第25页 |
·触觉评分 | 第25-26页 |
·运动评分 | 第26页 |
·手术前后神经功能ASIA等级情况 | 第26页 |
7. 分析与讨论 | 第26-29页 |
·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 第26-27页 |
·SCI的药物治疗 | 第27页 |
·中医与脊髓损伤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附录 | 第33-38页 |
附图 | 第38-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文献综述 | 第45-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