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锅炉的热电厂消纳弃风方案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风电的特点 | 第10-12页 |
·风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12-13页 |
·我国弃风问题突出 | 第13-14页 |
·风电消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所做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2 弃风的产生机理及可行解决方案 | 第16-25页 |
·弃风问题产生的机理 | 第16-18页 |
·热电厂运行约束提升强迫出力 | 第16-17页 |
·电源调峰能力不足 | 第17页 |
·风电自身的出力特性 | 第17-18页 |
·消纳弃风的可行方案 | 第18-24页 |
·建设抽水蓄能方案 | 第18-20页 |
·发展电动汽车方案 | 第20页 |
·联络线外送弃风方案 | 第20-22页 |
·旁路补偿供热方案 | 第22页 |
·利用电锅炉补偿供热方案 | 第22-24页 |
·热电厂配置电锅炉消纳弃风的应用前景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热电厂运行的热电约束 | 第25-29页 |
·热电联产概述 | 第25页 |
·我国热电机组的两种基本类型 | 第25-28页 |
·背压式机组 | 第25-27页 |
·抽汽式机组 | 第27-28页 |
·热电厂运行的热电约束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基于电锅炉的热电厂消纳弃风方案 | 第29-37页 |
·电锅炉的基本介绍 | 第29-30页 |
·电锅炉的结构 | 第29页 |
·电锅炉的优势 | 第29-30页 |
·典型的电锅炉产品 | 第30页 |
·采用热电厂配置电锅炉方案消纳弃风的原理 | 第30-32页 |
·方案实施的激励机制分析 | 第32页 |
·方案的节煤效果分析 | 第32-36页 |
·接纳弃风电力的计算模型 | 第32-34页 |
·节煤量与消纳弃风电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 第34-35页 |
·节煤量与电锅炉年利用小时数之间的关系模型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5 热电厂消纳弃风的国民经济性分析模型 | 第37-46页 |
·电力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介绍 | 第37-40页 |
·电力项目资金的时间价值 | 第37-38页 |
·电力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 第38-40页 |
·方案的国民经济性模型 | 第40-41页 |
·方案成本的现值模型 | 第40页 |
·方案收益的现值模型 | 第40-41页 |
·方案的国民经济性模型 | 第41页 |
·方案国民经济性的评判方法 | 第41-45页 |
·最小年平均利用小时数的计算模型 | 第41-42页 |
·实际年平均利用小时数的计算模型 | 第42-44页 |
·基于年平均利用小时数的国民经济性评判方法 | 第44-45页 |
·电锅炉最优安装容量的确定方法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6 我国采用本文方案消纳弃风的国民经济性分析 | 第46-54页 |
·实例的基本数据情况介绍 | 第46-47页 |
·方案的国民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47-49页 |
·最小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49页 |
·实际年平均利用小数分析 | 第49页 |
·方案的国民经济可行性 | 第49页 |
·方案的节煤效果和经济效益 | 第49-53页 |
·安装容量对效益的影响 | 第49-53页 |
·最优容量下的效益情况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