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 引言 | 第10-11页 |
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3. 本课题国内外目前研究状况 | 第12-22页 |
·西医对本病的研究近况 | 第12-18页 |
·概念 | 第12页 |
·慢性前列腺炎的分类 | 第12-13页 |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病因病理 | 第13-15页 |
·病原体感染 | 第13页 |
·免疫功能异常 | 第13页 |
·排尿功能失调 | 第13-14页 |
·炎症-神经-肌肉因素 | 第14页 |
·牵涉痛机制 | 第14-15页 |
·氧化应激学说 | 第15页 |
·心理精神学说 | 第15页 |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诊断 | 第15-17页 |
·病史 | 第15-16页 |
·体格检查 | 第16页 |
·前列腺液检查 | 第16页 |
·尿二杯法和尿四杯法 | 第16页 |
·超声检查 | 第16-17页 |
·尿动力学检查 | 第17页 |
·其他检查 | 第17页 |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西医治疗 | 第17-18页 |
·中医对本病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古代对本病的认识 | 第18-19页 |
·现代中医学对幔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9页 |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 第19-20页 |
·辨证论治 | 第19-20页 |
·针灸治疗 | 第20页 |
·小结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5-38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5-34页 |
·一般资料 | 第25-32页 |
·年龄 | 第25-26页 |
·病程 | 第26页 |
·婚姻状况 | 第26-27页 |
·证型分布情况 | 第27页 |
·治疗前疼痛评分 | 第27-28页 |
·治疗前排尿症状评分 | 第28-29页 |
·治疗前性功能症状评分 | 第29页 |
·治疗前生活质量/精神症状症状评分 | 第29-30页 |
·治疗前症状分级量化评分 | 第30-31页 |
·治疗前前列腺液评分 | 第31-32页 |
·诊断标准 | 第32-33页 |
·纳入病例标准 | 第33-34页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34页 |
·剔除病例标准 | 第34页 |
2. 治疗方法 | 第34-36页 |
·治疗组 | 第34-35页 |
·对照组 | 第35-36页 |
·观察指标 | 第36页 |
·一般记录项目 | 第36页 |
·疗效指标 | 第36页 |
·观察疗程 | 第36页 |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 第36-37页 |
·疗效标准 | 第36-37页 |
·疗效分析 | 第37页 |
4. 不良反应观察 | 第37页 |
5. 统计方法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38-44页 |
·治疗14天各评分前后对比情况 | 第38-40页 |
·治疗14天两组疗效比较 | 第40页 |
·治疗28天各评分前后对比情况 | 第40-42页 |
·治疗28天后两组疗效比较 | 第42-43页 |
·针刺前、中、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 | 第43页 |
·不良反应观察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44-60页 |
1.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一般资料分析 | 第44-45页 |
·年龄组成分析 | 第44页 |
·病程组成分析 | 第44页 |
·婚姻组成分析 | 第44页 |
·中医证型组成分析 | 第44-45页 |
2.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治疗组、对照组疼痛疗效分析 | 第45页 |
·治疗组、对照组排尿症疗效分析 | 第45页 |
·治疗组、对照组性功能疗效分析 | 第45-46页 |
·治疗组、对照组生活质量/精神疗效分析 | 第46页 |
·治疗组、对照组前列腺液指标疗效分析 | 第46页 |
·治疗组、对照组总体疗效对比 | 第46页 |
·针刺前、中、后疼痛评分比较 | 第46-47页 |
3. 讨论 | 第47-58页 |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47页 |
·秦国政教授对本病的认识 | 第47-48页 |
·口服中药方剂治疗本病的内在机制探讨 | 第48-50页 |
·方义 | 第48-49页 |
·药理研究 | 第49-50页 |
·疼痛机制相关研究 | 第50-52页 |
·外周调节机制 | 第50-51页 |
·痛觉的中枢调节机制 | 第51-52页 |
·针刺镇痛相关机制研究 | 第52-54页 |
·针刺镇痛的外周机制 | 第52页 |
·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 | 第52-54页 |
·脊髓水平 | 第52-53页 |
·脊髓上水平 | 第53页 |
·中脑~边缘镇痛环路 | 第53-54页 |
·关于电针频率予镇痛疗效研究 | 第54页 |
·针刺治疗本病的相关机制 | 第54-55页 |
·针刺治疗本病的解剖学基础 | 第54页 |
·针刺治疗本病生理学基础 | 第54-55页 |
·针灸治疗本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 第55-57页 |
·针灸治疗本病的经络理论 | 第55-56页 |
·针灸治疗本病的穴位研究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4. 问题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5页 |
附录i | 第60-61页 |
附表1 | 第61-63页 |
附表2 | 第63-64页 |
附方1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