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自我控制的发生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第10-22页
 1 自我控制及相关概念界定第10-12页
   ·自我控制(self-control)的内涵第10-11页
     ·从道德和亲社会行为角度第10页
     ·从气质/人格角度第10-11页
     ·从目标定向角度第11页
   ·自我控制(self-control)与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的辨析第11-12页
   ·本研究中自我控制的内涵第12页
 2 自我控制的结构第12-13页
 3 自我控制发展的阶段理论第13-16页
   ·Hoffman 的四阶段说第13-14页
   ·Kopp 的五时期说第14-16页
     ·神经生理调整期(Neurophysiological Modulation)第14页
     ·感知运动调整期(Sensorimotor Modulation)第14-15页
     ·外部控制期(Control)第15页
     ·自我控制时期(Self-Control)第15页
     ·自我调节时期(Self-Regulation)第15-16页
   ·Vygotsky 和 Luria 的三阶段说第16页
 4 自我控制发生的实证研究第16-22页
   ·冲动抑制性的发生研究第17-18页
   ·自觉性的发生研究第18页
   ·坚持性的发生研究第18-19页
   ·自我延迟满足的发生研究第19-20页
   ·自我控制发生的性别差异第20-22页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第22-24页
 1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22-23页
   ·对自我控制的发生过程缺乏系统、细致的研究第22页
   ·自我控制的发生年龄在某种程度上尚无明确的结果第22页
   ·性别差异存在争议第22-23页
 2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第23页
   ·改进原有的研究方法第23页
   ·确定自我控制各成分发生时间第23页
   ·探索自我控制发生的性别差异第23页
 3 本研究的意义第23-24页
   ·丰富自我控制研究的内容第23页
   ·为早期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第23-24页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第24-47页
 1 研究目的第24页
 2 研究假设第24页
 3 研究方法第24-31页
   ·被试第24-26页
   ·研究工具第26页
   ·研究程序第26-31页
     ·发生指标的确定第26-28页
     ·正式实验第28-30页
     ·编码与统计第30-31页
 4 结果分析第31-47页
   ·自我控制各维度发生的年龄特点第31-41页
     ·冲动抑制性发生的年龄特点第31-33页
     ·自觉性发生的年龄特点第33-36页
     ·坚持性发生的年龄特点第36-38页
     ·自我延迟满足发生的年龄特点第38-41页
   ·自我控制发生的性别差异第41-42页
     ·冲动抑制性发生的性别差异第41页
     ·自觉性发生的性别差异第41-42页
     ·坚持性发生的性别差异第42页
     ·自我延迟满足发生的性别差异第42页
   ·自我控制发生的具体表现第42-47页
     ·发生者与未发生者的具体行为差异第43-45页
     ·自我控制发生者的行为特征第45-47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47-54页
 1 冲动抑制性发生的特点第47-48页
 2 自觉性发生的特点第48-49页
 3 坚持性发生的特点第49-50页
 4 自我延迟满足发生的特点第50-51页
 5 自我控制发生的特点第51-52页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52-54页
第五部分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 A 自我控制家长访谈提纲第59-60页
附录 B 自我控制教师访谈提纲第60-61页
附录 C 实验记录表第61-62页
附录 D 实验材料照片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算任务对客体替代掩蔽的影响
下一篇:青少年浪漫关系倾向发展特点、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