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特区与新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言 | 第9-16页 |
·研究动因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状况 | 第10-14页 |
·研究总体情况概述 | 第10页 |
·研究成果概述 | 第10-13页 |
·研究文献综合评述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思路和主要方法 | 第14-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4页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中国经济特区和新区的内涵及价值 | 第16-22页 |
·中国特区和新区概念 | 第16-18页 |
·关于特区的基本含义 | 第16-17页 |
·关于新区的基本含义 | 第17-18页 |
·中国经济特区与新区的价值和目的 | 第18-22页 |
·特区研究的价值 | 第18-19页 |
·新区研究的价值 | 第19-20页 |
·中国经济特区与新区的研究目的 | 第20-22页 |
3. 中国经济特区的理论与实践 | 第22-29页 |
·中国经济特区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经济特区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22页 |
·中特理论是经济特区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中国经济特区的实践 | 第24-27页 |
·特区发挥改革开放“窗口”的实践 | 第24-25页 |
·特区再创科学发展的实践 | 第25-27页 |
·以深圳为代表特区的发展成就 | 第27-29页 |
·创造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奇迹 | 第27-28页 |
·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的发展道路 | 第28页 |
·特区跨越式发展的成就 | 第28页 |
·特区经济各具特色 | 第28-29页 |
4. 中国新区的理论与实践 | 第29-41页 |
·中国新区的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党的思想路线是分析新区的切入点 | 第29页 |
·完善市场经济是新区的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区再创新辉煌 | 第30页 |
·中国经济新区的实践 | 第30-33页 |
·实践面临新挑战与浦东新区的探索 | 第30-31页 |
·滨海新区探索科学发展的实践 | 第31-32页 |
·两江新区探索内陆开放开发的实践 | 第32页 |
·海洋开发战略与舟山新区的实践 | 第32-33页 |
·特区与新区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 | 第33-35页 |
·深圳特区走出了加快发展的路子 | 第33页 |
·浦东新区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 第33页 |
·滨海新区创造了绿色发展的经验 | 第33-34页 |
·重庆扩大内陆开发开放加快了发展 | 第34-35页 |
·新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 第35页 |
·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是新区的走向 | 第35-41页 |
·新区对比特区的创新分析 | 第35-36页 |
·滨海新区对比浦东新区的创新分析 | 第36-38页 |
·重庆两江新区的再创新实践 | 第38-41页 |
5. 中特理论与特区、新区关系的研究 | 第41-47页 |
·特区与新区对中特理论的贡献 | 第41-42页 |
·特区与新区对改革开放的贡献 | 第41页 |
·特区与新区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贡献 | 第41页 |
·两江新区破解内陆开放难题的贡献 | 第41-42页 |
·中特理论是特区与新区的科学指导 | 第42-47页 |
·办特区是邓小平理论对时代的把握 | 第42-43页 |
·设浦东新区是现代化新阶段的把握 | 第43-44页 |
·设立滨海新区是科学发展的要求 | 第44页 |
·设两江新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 第44-47页 |
结束语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