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1 导论 | 第15-49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9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27页 |
·公共投资的界定 | 第19-25页 |
·经济结构转型的界定 | 第25-27页 |
·公共投资与经济结构研究现状与评价 | 第27-42页 |
·关于经济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27-33页 |
·公共投资与经济结构关系的讨论 | 第33-42页 |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42-47页 |
·研究思路 | 第42-4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43-47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47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47-49页 |
2 公共投资加剧经济结构失衡:现象层面 | 第49-115页 |
·公共投资对投资消费结构的影响 | 第49-82页 |
·投资与消费差距扩大的事实 | 第50-65页 |
·举债投资能否启动消费:经验分析 | 第65-82页 |
·公共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第82-96页 |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二三一”结构 | 第82-86页 |
·高增长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迟滞 | 第86-89页 |
·公共投资的产业波及效果 | 第89-93页 |
·公共投资产业领域的结构趋同化现象 | 第93-96页 |
·公共投资对城乡结构的影响 | 第96-110页 |
·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事实 | 第96-108页 |
·政府投资结构扩大城乡差距 | 第108-110页 |
·公共投资的区域差异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5页 |
3 公共投资加剧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源:体制层面 | 第115-142页 |
·我国经济转轨进程对结构失衡的强化 | 第115-124页 |
·我国转轨经济的非均衡特征 | 第116-119页 |
·非均衡特征对二元性经济结构的强化 | 第119-120页 |
·转轨成本的支付对居民消费的抑制 | 第120-124页 |
·财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对结构失衡的强化 | 第124-135页 |
·财政体制改革的不完善性 | 第125-131页 |
·地区差距扩大原因之一:区域间财力的不平衡 | 第131-134页 |
·地区差距扩大原因之二:转移支付的差异 | 第134-135页 |
·公共投资扩张的体制性驱动力对结构失衡的强化 | 第135-138页 |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激励 | 第135-136页 |
·地方政府间竞争加重经济结构失衡 | 第136-138页 |
·投融资体制的不完善:未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 | 第138-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4 体制性约束下公共投资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经验分析 | 第142-181页 |
·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第143-146页 |
·促进结构转型是解决经济发展深层矛盾的必由之路 | 第143-145页 |
·促进结构转型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 | 第145页 |
·促进结构转型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 第145-146页 |
·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水平的判断标准与测量 | 第146-156页 |
·经济结构转型水平的判断标准 | 第146-152页 |
·经济结构转型水平的数据描述 | 第152-156页 |
·公共投资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的分析模型 | 第156-165页 |
·经济增长作为内生变量的理论依据 | 第157-159页 |
·联立方程模型的设定 | 第159-164页 |
·Hausman内生检验 | 第164-165页 |
·公共投资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 | 第165-174页 |
·体制性因素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 | 第174-178页 |
·体制性因素对公共投资和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 | 第174-177页 |
·体制性因素对经济结构转型的抑制作用 | 第177-178页 |
·本章小结 | 第178-181页 |
5 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 第181-194页 |
·促进结构转型的经济增速与公共投资规模组合的情景模拟 | 第181-184页 |
·政策情景设定 | 第181-182页 |
·政策情景模拟 | 第182-184页 |
·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公共投资政策取向 | 第184-187页 |
·调整公共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 第185-186页 |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刺激居民消费 | 第186页 |
·重塑城乡分割的公共投资政策结构,缩小城乡差距 | 第186-187页 |
·加大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第187页 |
·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深化体制改革 | 第187-192页 |
·清除消费的体制性阻碍:加大对转轨过程中成本的支付力度 | 第188-189页 |
·消除公共投资异化的体制性驱动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 第189-190页 |
·减轻地方债务负担: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 第190-191页 |
·建立科学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 第191-192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92-19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94-195页 |
附录 | 第195-206页 |
参考文献 | 第206-218页 |
后记 | 第218-2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