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数字化保护测试技术的分析研究 | 第11-13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 第2章 数字化变电站的结构特征和关键技术 | 第14-22页 |
| ·数字化变电站的基本内涵 | 第14页 |
| ·数字化变电站的体系结构 | 第14-15页 |
| ·变电站层 | 第14-15页 |
| ·间隔层 | 第15页 |
| ·过程层 | 第15页 |
| ·数字化变电站的网络结构 | 第15-18页 |
| ·网络拓扑 | 第16页 |
| ·独立组网结构 | 第16-17页 |
| ·全站统一组网 | 第17-18页 |
| ·数字化站的智能一次设备 | 第18-21页 |
| ·非常规互感器 | 第18-19页 |
| ·合并单元 | 第19-20页 |
| ·智能断路器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数字化保护检测系统的设计、建模与研制 | 第22-41页 |
| ·数字保护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其测试手段 | 第22-24页 |
| ·与传统保护装置的硬件结构差别 | 第22-23页 |
| ·信号传输方式 | 第23页 |
| ·测试手段的差别 | 第23-24页 |
| ·对数字化保护检测系统的要求 | 第24-25页 |
| ·功能要求 | 第24页 |
| ·性能要求 | 第24-25页 |
| ·数字化保护检测系统的构建 | 第25-31页 |
| ·工作原理 | 第26页 |
| ·同步性 | 第26-27页 |
| ·主要设备 | 第27-31页 |
| ·待测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1-40页 |
| ·仿真方法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 ·220kV输电线路电磁暂态仿真模型 | 第32-35页 |
| ·220kV数字化变电站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模型 | 第35-37页 |
| ·各种运行工况的建模方法 | 第37-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对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41-61页 |
| ·新建数字化保护测试系统的检验 | 第41-42页 |
| ·新建数字保护检测系统的整体性能测试 | 第42-47页 |
| ·测试内容 | 第42-43页 |
| ·建模数据 | 第43-44页 |
| ·继电保护装置定值整定 | 第44页 |
| ·测试结果 | 第44-47页 |
| ·不同厂家保护装置性能测试结果 | 第47-59页 |
| ·区内外金属性故障 | 第48-50页 |
| ·故障测距 | 第50-51页 |
| ·发展性故障 | 第51-52页 |
| ·区内外经过渡电阻短路故障 | 第52页 |
| ·系统稳定破坏 | 第52-54页 |
| ·系统频率偏移 | 第54页 |
| ·手合空线及手合故障线路 | 第54-55页 |
| ·弱电源方式 | 第55页 |
| ·CT饱和 | 第55-56页 |
| ·CT断线 | 第56-58页 |
| ·PT断线 | 第58-59页 |
| ·测试结论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