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前言 | 第10-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人体平衡机能的测试方法 | 第11-12页 |
| ·平衡机能的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 ·肌力与平衡机能关系 | 第12-13页 |
| ·年龄与平衡机能的关系 | 第13页 |
| ·性别与平衡机能的关系 | 第13-14页 |
| ·足位与平衡机能的关系 | 第14页 |
| ·足底压力与平衡机能 | 第14页 |
| ·不同体育项目对平衡机能的要求 | 第14-16页 |
| ·健美操与平衡机能 | 第15页 |
| ·乒乓球与平衡机能 | 第15页 |
| ·蹦床与平衡机能 | 第15-16页 |
| ·自由滑雪与平衡机能 | 第16页 |
| ·散手与平衡机能 | 第1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 2. 对象与方法 | 第17-21页 |
| ·对象 | 第17页 |
| ·测试方法 | 第17页 |
| ·测试指标 | 第17-19页 |
| ·静态平衡指标 | 第17-18页 |
| ·X轴的移动距离(Xd) | 第17页 |
| ·Y轴的移动距离(Yd) | 第17页 |
| ·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总长度(COP Total Traveled Way,TTW) | 第17-18页 |
| ·椭圆面积(95%confidence ellipse area,EA) | 第18页 |
| ·体质指标 | 第18-19页 |
| ·身高 | 第18-19页 |
| ·体重 | 第19页 |
| ·BMI | 第19页 |
| ·中长跑测试(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 | 第19页 |
| ·立定跳远 | 第19页 |
| ·握力 | 第19页 |
|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第19-21页 |
| 3. 结果 | 第21-32页 |
| ·测试对象基本情况 | 第21页 |
| ·不同年龄组男女生各平衡指标的比较(表2) | 第21-22页 |
| ·不同年龄组之间双脚睁、闭眼、单脚睁眼状态下平衡指标的比较 | 第22页 |
| ·不同年龄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比较 | 第22-25页 |
| ·不同年龄组的TTW和EA的动态变化趋势 | 第25-28页 |
| ·不同年龄组双脚睁眼站立时TTW和EA的动态变化 | 第26页 |
| ·不同年龄组双脚闭眼站立时TTW和EA的动态变化 | 第26-27页 |
| ·不同年龄组单脚睁眼站立时TTW和EA的动态变化 | 第27-28页 |
| ·体质指标与平衡指标的关系 | 第28-32页 |
| ·身体形态指标与平衡指标的相关关系 | 第28-30页 |
| ·身高与平衡指标的相关关系 | 第28-29页 |
| ·体重与平衡指标的相关关系 | 第29-30页 |
| ·BMI与平衡指标的相关关系 | 第30页 |
| ·身体素质指标与平衡指标的相关关系 | 第30-32页 |
| ·中长跑成绩与平衡指标的相关关系 | 第30-31页 |
| ·立定跳远成绩与平衡指标的相关关系 | 第31页 |
| ·握力成绩与平衡指标的相关关系 | 第31-32页 |
| 4. 分析讨论 | 第32-38页 |
| ·生长发育与平衡机能的变化 | 第32-33页 |
| ·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静止站立时平衡机能动态变化 | 第33页 |
| ·睁眼站立与闭眼站立时的平衡机能 | 第33-34页 |
| ·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身体素质与平衡机能的关系 | 第34-35页 |
| ·中长跑与平衡机能的关系 | 第34页 |
| ·立定跳远与平衡机能的关系 | 第34-35页 |
| ·握力与平衡机能的关系 | 第35页 |
| ·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与平衡机能的关系 | 第35-38页 |
| ·身高与平衡机能的关系 | 第36页 |
| ·体重与平衡机能 | 第36-37页 |
| ·BMI与平衡机能 | 第37-38页 |
| 5.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