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 高职院校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 第13-21页 |
(一) 价值观的涵义 | 第13-16页 |
1. 价值与价值观 | 第13-14页 |
2.价值观的特征 | 第14-15页 |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第15-16页 |
(二) 高职院校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 第16-18页 |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 第17页 |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 第17-18页 |
3.使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信仰 | 第18页 |
(三) 高职院校价值观教育的特殊性 | 第18-21页 |
1.教育类型的特殊性 | 第18-19页 |
2.教育目标的特殊性 | 第19页 |
3.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 第19-20页 |
4.教育模式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二、 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 第21-26页 |
(一) 价值观主流与社会价值导向大体一致 | 第21-23页 |
1.政治价值观 | 第21-22页 |
2.人生价值观 | 第22页 |
3.道德价值观 | 第22-23页 |
4.自我价值观 | 第23页 |
(二) 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1.价值追求多层次性 | 第23-24页 |
2.实用主义与空虚主义并存 | 第24页 |
3.功利性的人际价值观 | 第24页 |
4.缺乏自信而自暴自弃 | 第24-25页 |
5.价值取向多样性 | 第25-26页 |
三、 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因素分析 | 第26-33页 |
(一) 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客观因素 | 第26-31页 |
1.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第26-28页 |
2.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 | 第28-29页 |
3.网络和国外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 | 第29-30页 |
4.高职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的影响 | 第30-31页 |
5.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 | 第31页 |
(二) 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观因素 | 第31-33页 |
1. 生源质量低 | 第31-32页 |
2. 自卑心理严重 | 第32页 |
3. 道德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 第32-33页 |
四、 高职院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其途径 | 第33-45页 |
(一) 新时期高职院校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33-37页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33-35页 |
2.道德价值观教育 | 第35-36页 |
3.职业价值观教育 | 第36页 |
4.人生价值观教育 | 第36-37页 |
(二) 新时期高职院校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 第37-45页 |
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确立实施价值观教育的新理念 | 第37-38页 |
2.增强教育合力,优化育人环境 | 第38-40页 |
3.创新高职院校价值观教育的模式,拓宽教育渠道 | 第40-42页 |
4.建造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