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课题背景与科研意义 | 第11-12页 |
| ·无功补偿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2-16页 |
| ·基于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的无功补偿技术 | 第13-15页 |
| ·我国无功补偿的现状 | 第15-16页 |
|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则 | 第16-17页 |
| ·无功补偿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18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TSC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 | 第19-35页 |
| ·控制目标及控制策略的选择 | 第19-21页 |
| ·功率因数控制 | 第19-20页 |
| ·无功功率控制 | 第20页 |
| ·综合控制 | 第20-21页 |
| ·无功电流检测 | 第21-26页 |
| ·无功电流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 ·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电流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 ·基于同步坐标变换理论的电流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 ·一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改进型电流检测方法 | 第24-26页 |
| ·检测点的选择 | 第26页 |
| ·触发晶闸管的控制原则 | 第26-29页 |
| ·并联电容器的分组 | 第29-30页 |
| ·电容器的连接模式 | 第30-32页 |
| ·无功检测装置的网络化设计 | 第32-35页 |
| ·网络化设计的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 ·PROFIBUS-DP从站设计方案 | 第33-35页 |
| 第3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5-46页 |
| ·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硬件总框图 | 第35-36页 |
| ·系统各个功能模块 | 第36-46页 |
| ·TMS320F2812介绍 | 第36-37页 |
| ·电源模块 | 第37-38页 |
| ·检测模块 | 第38-40页 |
| ·触发晶闸管的电路设计 | 第40-42页 |
| ·显示电路及键盘设计 | 第42-43页 |
| ·PROFIBUS接口模块电路设计 | 第43-45页 |
| ·硬件电路部分的抗干扰设计 | 第45-46页 |
| 第4章 TSC系统的保护部分 | 第46-51页 |
| ·电容器组保护设计 | 第46-49页 |
| ·电路过流保护 | 第46-47页 |
| ·过压、欠压及缺相保护 | 第47页 |
| ·谐波抑制保护 | 第47-48页 |
| ·电容器温度保护 | 第48-49页 |
| ·电容器电流保护 | 第49页 |
| ·主控器部分的保护设计 | 第49页 |
| ·主制器供电异常的保护 | 第49页 |
| ·对触发信号相应问题的保护 | 第49页 |
| ·系统过热问题的保护 | 第49页 |
| ·晶闸管保护设计 | 第49-51页 |
| 第5章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1-57页 |
| ·对无功电流的检测仿真 | 第51-53页 |
| ·设计电路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 第6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7-65页 |
| ·投切总体设计方案 | 第57-61页 |
| ·AD采样部分程序设计方案 | 第58页 |
| ·电容器投切控制策略设计 | 第58-60页 |
| ·液晶显示部分程序设计 | 第60-61页 |
| ·PROFIBUS从站软件设计 | 第61-63页 |
| ·从站软件设计的基本框架 | 第61页 |
| ·SPC3的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61-62页 |
| ·SPC3的中断处理程序设计 | 第62-63页 |
| ·软件部分的抗干扰设计 | 第63-6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