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课程的创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引言 | 第8-13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2页 |
四、研究价值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课程设计方案 | 第13-27页 |
一、思维课程功能定位 | 第13-17页 |
(一) 确立研究路线 | 第13-15页 |
1. 教育重点 | 第14页 |
2. 文化程度差异 | 第14-15页 |
(二) 创造性思维接受能力分析 | 第15-17页 |
1. 知识掌握程度 | 第15-16页 |
2. 学习态度 | 第16页 |
3. 学习侧重点 | 第16-17页 |
二、现有思维课程基础信息调查 | 第17-22页 |
(一) 现有课程的调查 | 第17-19页 |
(二) 类似课程特点分析 | 第19-21页 |
(三) 专业社会需求 | 第21-22页 |
三、思维课程设计方案 | 第22-25页 |
(一) 从理论基础入手 | 第22-24页 |
(二) 从实践基础入手 | 第24-25页 |
四、课程设计方案的综合研究 | 第25-27页 |
第三章、课程分析与教学说明 | 第27-35页 |
一、课程设计条件 | 第27页 |
二、针对学科和学生类型分析 | 第27-29页 |
(一) 学科分析 | 第28页 |
(二) 学生类型分析 | 第28-29页 |
三、课程推广分析 | 第29-31页 |
(一) 对实践类型学生推广 | 第29-30页 |
(二) 理论类型学生对推广 | 第30-31页 |
四、教学说明 | 第31-33页 |
(一) 确定教学目标 | 第31-32页 |
(二) 选择教学模式 | 第32页 |
(三) 教学评价 | 第32-33页 |
五、新型课程不足之处 | 第33-35页 |
(一) 知识点 | 第33-34页 |
(二) 思维与艺术结合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