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滨水地区低碳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和方法第12-16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国外滨水区低碳建筑设计研究现状、成果、论着第16-19页
     ·国内滨水地区建筑发展概述第19-21页
   ·论文研究框架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2章 滨水地区低碳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第23-49页
   ·滨水地区建筑与环境第23-26页
     ·滨水地区建筑与环境的观赏性第23-24页
     ·滨水地区建筑与环境的游憩性第24-25页
     ·滨水地区建筑与环境的负面性第25-26页
   ·低碳建筑设计第26-36页
     ·低碳建筑释义第26-27页
     ·低碳建筑设计的场地分析与方案设计第27-30页
     ·低碳能源系统设计第30-32页
     ·低碳建筑设计导则第32-36页
   ·滨水地区低碳建筑设计第36-46页
     ·滨水建筑场地分析与建筑方案设计第36-39页
     ·滨水建筑低碳能源系统设计第39-41页
     ·滨水建筑多水源综合利用系统设计第41-45页
     ·滨水建筑的低碳集成设计第45-46页
   ·小结第46-49页
第3章 滨水地区低碳建筑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第49-67页
   ·低碳建筑与环境景观的有机结合第49-52页
   ·形成城市水环境的自然形态第52-58页
     ·城市水环境概述第52-53页
     ·滨水区的自然-建筑-环境三位一体第53-55页
     ·低碳技术与亲水空间的营造第55-58页
   ·提高城市系统安全性第58-61页
     ·城市水安全第58-60页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安全第60-61页
   ·滨水区宜居环境第61-64页
     ·宜人的微气候第61-63页
     ·多样性的自然生态景观第63页
     ·绿色、低碳的建筑第63-64页
   ·小结第64-67页
第4章 滨水建筑低碳设计工程实践第67-87页
   ·邯郸市滏阳河滨水带规划设计第67-70页
     ·滏阳河现状及与城市的关系第67-69页
     ·滨水走廊空间发展策略第69页
     ·滏阳河滨水走廊功能定位与总体规划第69-70页
     ·低碳化应用第70页
   ·山东文登市崑嵛湖度假区方案设计第70-76页
     ·项目概况,规划建筑及景观设计思路第70-75页
     ·崑嵛湖的生态优越性第75-76页
     ·住宅建筑滨水设计的特色以及低碳化研究第76页
   ·湖北武汉市东沙湖连通工程城市设计第76-85页
     ·武汉市东沙湖连通工程规划背景第77-80页
     ·区域发展目标与空间设计理念第80-82页
     ·立体化生态滨水CBD与低碳商务社区设计第82-84页
     ·低碳经济策略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5章 滨水建筑低碳化展望第87-94页
   ·低碳城市发展需求第87-89页
     ·在低碳发展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第87-88页
     ·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是经济转型的关键第88页
     ·低碳示范区建设为城市低碳发展探索方向第88页
     ·注重低碳理念的渗透,构建综合型低碳城市第88-89页
   ·滨水地区低碳化第89-91页
     ·景观协调性第89-90页
     ·生态性第90页
     ·以人为本第90-91页
   ·建筑-社区-城市低碳构架第91-94页
     ·强化生态城市理念,遵循低碳生态城市要求完善规划指标体系第91-92页
     ·推广和研发低碳技术,更好地指导生态城市建设第92页
     ·制订相关政策和制度,保障和支持低碳发展第92页
     ·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建立低碳生态示范区第92-94页
结论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作者简介第100-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副鸡禽杆菌指纹图谱分型及aroA突变株构建
下一篇: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法地基加固施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