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绿化系统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2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国外公共设施的发展 | 第12-13页 |
·国内公共设施的发展 | 第13页 |
·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课题研究的构架与流程 | 第14-16页 |
·课题研究的构架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流程 | 第15-16页 |
第2章 中国城市公共设施的现状及特点 | 第16-29页 |
·城市公共设施的基本定义以及在中国的基本现状 | 第16-17页 |
·城市公共设施的基本定义 | 第16-17页 |
·中国城市公共设施的基本现状 | 第17页 |
·沈阳城市公共设施的现状 | 第17-23页 |
·设施设置方面 | 第17-20页 |
·空间利用方面 | 第20-21页 |
·功能方面 | 第21-22页 |
·人机方面 | 第22-23页 |
·沈阳城市绿化的分析 | 第23-24页 |
·沈阳城市公共设施的分析 | 第24-29页 |
·设施设置上互相干扰 | 第24-26页 |
·空间利用率低 | 第26-27页 |
·功能单一 | 第27页 |
·欠缺人性化 | 第27-29页 |
第3章 兼容性公共设施概念的提出及阐释 | 第29-35页 |
·城市绿化的功能 | 第29页 |
·公共设施的功能 | 第29-30页 |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理念 | 第30-31页 |
·城市绿化与公共设施的相融 | 第31-33页 |
·城市绿化与公共设施的关系 | 第31-32页 |
·城市绿化与公共设施之间的矛盾点 | 第32页 |
·城市绿化与公共设施之间的协同 | 第32-33页 |
·兼容性公共设施概念的提出 | 第33-35页 |
·兼容性公共设施的概念 | 第33页 |
·兼容性公共设施的设计理念 | 第33-35页 |
第4章 兼容性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模型 | 第35-41页 |
·兼容性公共设施设计概述 | 第35页 |
·兼容性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5-37页 |
·功能兼容原则 | 第35-36页 |
·整体协调原则 | 第36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36-37页 |
·兼容性公共设施设计方法 | 第37-39页 |
·定向设计法 | 第37-38页 |
·功能衍生法 | 第38-39页 |
·矛盾逆思法 | 第39页 |
·公共设施兼容设计的基本原理 | 第39-41页 |
第5章 兼容性公共设施设计分析 | 第41-48页 |
·空间的有效利用 | 第41-42页 |
·树下空间的利用 | 第41-42页 |
·隐私空间 | 第42页 |
·功能多样化 | 第42-43页 |
·功能兼容 | 第42-43页 |
·功能协同 | 第43页 |
·人性化 | 第43-46页 |
·行为心理 | 第44-45页 |
·人的生理需求 | 第45-46页 |
·现有公共设施兼容设计实例 | 第46-48页 |
·护栏座椅 | 第46页 |
·栅栏座椅 | 第46-47页 |
·护栏街灯 | 第47页 |
·环树座椅 | 第47-48页 |
第6章 兼容性公共设施设计探求 | 第48-57页 |
·集水候车亭 | 第48-53页 |
·雨水利用 | 第49-51页 |
·微型水体景观的设置 | 第51页 |
·人文关怀 | 第51-52页 |
·集水候车亭的位置设置 | 第52-53页 |
·围栏式折叠座椅 | 第53-55页 |
·树下空间的利用 | 第53页 |
·对树木的维护 | 第53-54页 |
·座椅的可变性 | 第54页 |
·座椅的理论验证及使用过程 | 第54-55页 |
·围栏式折叠座椅的布局 | 第55页 |
·护栏式折叠座椅 | 第55-57页 |
·功能融合 | 第56页 |
·人机方面 | 第56页 |
·护栏座椅布局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附录Ⅰ 公共设施兼容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59-60页 |
附录Ⅱ 集水候车亭三视图 | 第60-61页 |
附录Ⅲ 围栏式折叠座椅三视图 | 第61-62页 |
附录Ⅳ 护栏式折叠座椅三视图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