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路背景特征的车辆阴影消除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课题意义 | 第10页 |
·车辆识别系统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车辆识别系统发展方向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 第11-12页 |
·研究工作和创新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车辆检测应用中阴影的分类及负面影响 | 第14-18页 |
·侧向阴影 | 第15-16页 |
·形成说明 | 第15页 |
·对车辆检测的影响 | 第15-16页 |
·逆光阴影 | 第16-17页 |
·形成说明 | 第16页 |
·对车辆检测的影响 | 第16-17页 |
·前向阴影 | 第17-18页 |
·形成说明 | 第17页 |
·对车辆检测的影响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算法实现步骤设计说明 | 第18-38页 |
·背景建模 | 第18-21页 |
·背景建模的作用 | 第18-19页 |
·高斯背景建模 | 第19-21页 |
·图像抖动对背景建模的影响及避免措施 | 第21页 |
·前景提取 | 第21-24页 |
·前景提取的方法 | 第21-23页 |
·前景数据结构设计 | 第23页 |
·噪声的处理 | 第23-24页 |
·阴影类别的判定 | 第24-25页 |
·垂直投影判断侧向阴影 | 第24页 |
·水平投影判断逆光和前向阴影 | 第24页 |
·组合阴影 | 第24-25页 |
·阴影分割 | 第25-38页 |
·图像分块 | 第25页 |
·图像的彩色模式的相互转化模式 | 第25-27页 |
·通过色调的变化判定前景块 | 第27-36页 |
·与阴影块相邻的非阴影块中的阴影逐点判断 | 第36页 |
·软件功能说明 | 第36页 |
·软件流程说明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算法开发环境及运算结果分析 | 第38-45页 |
·试验数据的来源 | 第38-41页 |
·采集说明 | 第38页 |
·前端摄像机说明 | 第38-40页 |
·数据格式说明 | 第40-41页 |
·开发环境的选择 | 第41-42页 |
·操作系统 | 第41页 |
·编程工具及语言选择 | 第41页 |
·硬件配置要求 | 第41-42页 |
·软件运行说明及运算示例分析 | 第42-45页 |
·软件运行的图片截图 | 第42-43页 |
·不同的实验车辆图片阴影的检测精度 | 第43-44页 |
·软件的测试界面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出现的特殊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45-47页 |
·遇到的问题 | 第45页 |
·黑色车辆 | 第45-46页 |
·易误将车身检测成阴影 | 第45页 |
·车辆边界的确定 | 第45-46页 |
·分块粒度的选择 | 第46页 |
·8x8 分块方式的优点缺点及适用场合 | 第46页 |
·4x4 分块方式的优点缺点及适用场合 | 第46页 |
·算法运行效率优化 | 第46-4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50页 |
·总结 | 第47-48页 |
·论文内容总结 | 第47-48页 |
·个人总结 | 第48页 |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