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微卫星位点引物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菊花概述 | 第10-11页 |
·中国传统菊花栽培历史 | 第10-11页 |
·基因组DNA分子标记的概述 | 第11-16页 |
·分子标记概念和意义 | 第11-12页 |
·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种类 | 第12-15页 |
·SSR在植物中的研究应用 | 第15-16页 |
·分子标记技术在菊花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亲缘关系的研究 | 第16-17页 |
·分类的研究 | 第17-18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18-19页 |
·基因标记 | 第19页 |
·DNA指纹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 | 第19页 |
·微卫星标记的开发方法 | 第19-24页 |
·传统方法 | 第19-20页 |
·文库微卫星富集法 | 第20-23页 |
·其它方法 | 第23-24页 |
·微卫星开发方法的比较 | 第24页 |
·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菊花DNA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 | 第25-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材料 | 第25-28页 |
·方法 | 第28-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菊花基因组DNA检测 | 第33页 |
·基因组酶切和接头连接DNA片段的PCR扩增 | 第33-34页 |
·DNA片段富集效果 | 第34-35页 |
·微卫星位点阳性克隆筛选 | 第35页 |
·微卫星序列分析及微卫星数据统计 | 第35-37页 |
·SSR引物设计 | 第37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37-40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菊花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 第40-47页 |
·材料 | 第40-41页 |
·植物材料 | 第40页 |
·试剂和引物 | 第40-41页 |
·试验仪器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42页 |
·菊花基因组DNA提取与测定 | 第41页 |
·SSR-PCR扩增 | 第41页 |
·SSR-PCR反应水平的初步确定和正交表的设计 | 第41-42页 |
·SSR-PCR最佳反应体系退火温度筛选 | 第42页 |
·SSR最佳反应体系的验证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菊花基因组DNA提取物检测 | 第42-43页 |
·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43-45页 |
·SSR-PCR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45页 |
·最佳SSR-PCR反应体系稳定性检测 | 第45-46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菊花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及初步测定 | 第47-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材料 | 第47-48页 |
·方法 | 第48-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菊花基因组DNA质量检测 | 第50页 |
·微卫星引物初步检测 | 第50-51页 |
·微卫星引物稳定性分析 | 第51-53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第五章 菊花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4-6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4-57页 |
·材料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菊花基因组DNA提取物的检测 | 第57页 |
·微卫星引物多态性统计及PAGE检测结果 | 第57-58页 |
·菊花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8-60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60-62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1页 |
缩略词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9页 |
致谢 | 第79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