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封对阿尔乡沙化区域生态恢复潜力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沙漠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 ·恢复生态学及其研究范畴 | 第13-14页 |
| ·国外生态恢复实践 | 第14-15页 |
| ·国内生态恢复实践 | 第15-16页 |
| ·辽西北生态恢复实践 | 第16-17页 |
| ·围栏封育及其对生态恢复的作用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0-24页 |
| ·自然状况 | 第20-22页 |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 ·气候条件 | 第20-21页 |
| ·水文 | 第21-22页 |
| ·地形地貌 | 第22页 |
| ·土壤 | 第22页 |
| ·植被 | 第22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2-24页 |
| 3 试验设计 | 第24-26页 |
| ·样地选择与布置 | 第24页 |
| ·野外取样 | 第24-25页 |
| ·地上植株取样 | 第24-25页 |
| ·土壤取样 | 第25页 |
| ·主要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5-26页 |
| 4 退化沙地植被恢复效应研究 | 第26-30页 |
| ·植物群落演替 | 第26-27页 |
| ·不同围封年限植物群落演替 | 第26-27页 |
| ·高频度分布植物 | 第27页 |
| ·植物群落生态特征 | 第27-30页 |
| ·植物覆盖度 | 第27-28页 |
| ·高度 | 第28-29页 |
| ·生物量 | 第29-30页 |
| 5 退化沙地土壤恢复效应研究 | 第30-54页 |
| ·土壤物理特征 | 第30-37页 |
| ·土壤含水量 | 第30-32页 |
| ·土壤容重 | 第32-34页 |
| ·土壤质地 | 第34-37页 |
| ·土壤化学特征 | 第37-46页 |
| ·土壤有机质 | 第37-39页 |
| ·土壤全氮 | 第39-41页 |
| ·土壤速效磷 | 第41-43页 |
| ·土壤速效钾 | 第43-46页 |
| ·土壤酶活性特征 | 第46-50页 |
| ·土壤过氧化氢酶 | 第46-48页 |
| ·土壤脲酶 | 第48-50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50-54页 |
| 6 生态恢复潜力综合评价 | 第54-63页 |
| ·生态恢复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5-62页 |
| ·指标的选取 | 第55页 |
| ·评价方法和步骤 | 第55-57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7-59页 |
| ·生态恢复潜力等级划分标准 | 第59-62页 |
| ·生态恢复潜力综合评价 | 第62-63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页 |
| ·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作者简历 | 第69-7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