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1 水稻抽穗期遗传研究 | 第13-16页 |
·水稻的感光性、感温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 | 第13-14页 |
·水稻感光性品种的抽穗期遗传研究 | 第14页 |
·水稻非感光品种的生育期遗传研究 | 第14-15页 |
·非感光品种抽穗期的主要遗传类型 | 第14-15页 |
·水稻非感光的抽穗期基因及其修饰基因 | 第15页 |
·杂交稻抽穗期的遗传研究 | 第15-16页 |
·水稻突变体的抽穗期遗传研究 | 第16页 |
2. 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定位 | 第16-20页 |
·感光性基因的定位 | 第17-19页 |
·Se 效应及其染色体位置 | 第18页 |
·E 基因的效应及其染色体定位 | 第18-19页 |
·基本营养生长期基因的效应及其染色体定位 | 第19页 |
·影响抽穗期的其它修饰基因的效应及其染色体定位 | 第19-20页 |
3. 水稻抽穗期QTL 的分子定位与克隆研究 | 第20-24页 |
·水稻抽穗期的QTL 定位 | 第20-21页 |
·水稻抽穗期QTL 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第21-23页 |
·Hd1 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第21-22页 |
·Hd3a 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第22页 |
·Hd6 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第22页 |
·Ehdl 克隆及功能分析 | 第22-23页 |
·水稻抽穗期QTL 与已知质量性状基因的关系 | 第23-24页 |
·Hdl 与Se-1 的等位性 | 第23页 |
·Hd3a 与En-Se-1 的等位性 | 第23页 |
·Hd4 与E_1 的等位性 | 第23-24页 |
·Hd2 与i-Se-1 的等位性 | 第24页 |
·Ehdl 与Ef-1 的等位性 | 第24页 |
4 抽穗期遗传学研究在发育生物学中的作用 | 第24-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lbvp 突变体 | 第26页 |
·定位群体 | 第26页 |
·正常DNA 池与突变DNA 池 | 第26页 |
·所用引物 | 第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lbvp 突变体的形态特性观察 | 第26-27页 |
·lbvp 突变体的营养生长特性分析 | 第27页 |
·lbvp 突变体的遗传特性分析 | 第27页 |
·DNA 提取 | 第27-28页 |
·SDS 大量提取法 | 第27-28页 |
·SDS 小量提取法 | 第28页 |
·PCR 扩增 | 第28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8-29页 |
·制胶(6%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 第28-29页 |
·电泳 | 第29页 |
·固定、银染及显色 | 第29页 |
·LBVP(t)基因SSR 分析及基因定位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1. lbvp 突变体的形态特性观察 | 第30-31页 |
2 lbvp 突变体的营养生长特性分析 | 第31-34页 |
3 水稻长生育期关键基因LBVP(t)的遗传分析 | 第34-35页 |
4 LBVP(t)基因的定位 | 第35-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1 LBVP(t)基因是影响水稻基本营养生长的重要基因 | 第38-39页 |
2 定位群体的选择 | 第39页 |
3 下一步的工作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