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SMA在旧水泥路面加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研究现状分析第11-14页
   ·SMA在我国的应用简介第14-15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15-16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旧路评价与修补措施研究第17-44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分析第17-19页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调查与评定第19-35页
     ·路面使用状况调查内容第19-20页
     ·路面使用状况评定方法第20-21页
     ·路面结构性能评定指标第21-29页
     ·路面使用性能评定指标第29-35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技术第35-42页
     ·水泥混凝土板面局部修补第37-38页
     ·水泥混凝土整块板更换第38-39页
     ·脱空板的处理第39-41页
     ·其他病害的处理第41-42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处理技术研究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理论分析第44-64页
   ·反射裂缝的理论研究第44-46页
     ·裂纹扩展的基本类型文献第44-45页
     ·断裂准则第45页
     ·复合式路面常见反射裂缝类型第45-46页
   ·有限元软件 ANSYS简介第46-48页
     ·计算模型与参数第46页
     ·计算模型与参数第46-48页
   ·薄层沥青加铺缝处层间应力分析第48-63页
     ·轮载作用下缝处层间应力分析第48-59页
     ·温度作用下缝处层间应力分析第59-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设计方法研究第64-77页
   ·引言第64页
   ·国外设计方法综述第64-75页
     ·AI(美国地沥青协会)法第64-66页
     ·ARE设计方法第66-71页
     ·AASHTO罩面设计方法第71-72页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分析体系第72-73页
     ·COE经验法第73-75页
     ·日本 Ta法第75页
   ·罩面层设计分析第75-77页
第五章 SMA-5应用于层间的技术研究第77-99页
   ·层间措施应用现状分析第77-78页
     ·加铺层结构类型第77-78页
     ·常用的层间材料第78页
   ·SMA-5应用于层间夹层的研究第78-87页
     ·SMA-5应力吸收层的功能及性能要求第79页
     ·材料试验第79-81页
     ·SMA-5级配设计和马歇尔试验第81-86页
     ·SMA-5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试铺第86-87页
   ·土工合成材料第87-98页
     ·土工材料应用情况第87-88页
     ·土工布第88-91页
     ·玻纤格栅第91-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SMA-5夹层材料施工技术研究第99-111页
   ·试验路概况与加铺层的结构形式第99页
   ·原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处治第99页
   ·SMA-5应力吸收层施工技术第99-103页
     ·SMA-5应力吸收层生产配合比的确定第99-100页
     ·SMA-5应力吸收层的铺筑第100-103页
   ·玻纤格栅施工技术第103-108页
     ·路面要求第104页
     ·铺设工序第104-105页
     ·锚固法施工第105-107页
     ·直铺法施工第107页
     ·施工注意事项第107-108页
   ·土工布施工技术第108-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七章 SMA面层加铺材料研究第111-132页
   ·黑色面层的功能与性能要求第111页
   ·沥青面层厚度确定第111-112页
     ·沥青面层受力分析第111页
     ·沥青面层合理厚度的确定第111-112页
   ·黑色面层的材料组成与技术要求第112-119页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第112页
     ·沥青结合料的技术要求第112-115页
     ·矿料技术要求第115页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类型第115-119页
   ·SMA-13上面层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第119-130页
     ·原材料性质第119-124页
     ·SMA-13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第124-128页
     ·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检验第128-130页
   ·SMA-13配合比设计结论第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第八章 试验路检测与评价第132-138页
   ·SMA面层平整度检测及评价第132-135页
   ·抗滑能力检测评价第135-136页
   ·高温稳定性检测评价第136-137页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主要结论和进一步研究建议第138-141页
 主要结论第138-140页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第144-145页
致谢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部分体外预应力技术在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
下一篇:自锚式斜拉—悬索混合体系桥梁施工过程力学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