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咏物赋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 咏物赋定义 | 第9页 |
二、 唐前及唐代咏物赋发展情况概述 | 第9-12页 |
三、 研究现状及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四、 研究方法及论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初盛唐咏物赋 | 第15-32页 |
一、 南朝赋风的沿袭 | 第15-19页 |
(一) 骈偶短小的形式 | 第15-16页 |
(二) 妍丽精致的语言 | 第16-19页 |
二、 形式与情感的逐步融合 | 第19-25页 |
(一) “四杰”雅瞻浏亮的咏物赋 | 第20-23页 |
(二) 短峭质朴的咏物赋的出现 | 第23-25页 |
三、 壮阔雄健的盛唐咏物赋 | 第25-32页 |
(一) 空前广阔的创作视野 | 第25-26页 |
(二) “借物抒情”的不断拓展与深化 | 第26-29页 |
(三) “风骨”的体现 | 第29-32页 |
第二章 中唐咏物赋 | 第32-54页 |
一、 繁华过后的平淡与沉寂 | 第32-35页 |
二、 咏物赋的全盛局面 | 第35-45页 |
(一) 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 | 第36-38页 |
(二) 诗体咏物赋的再度兴盛 | 第38-42页 |
(三) 议论与讽刺的初步显现 | 第42-45页 |
三、 咏物律赋的成熟与兴盛 | 第45-54页 |
(一) 律赋的产生与发展 | 第45-47页 |
(二) “文章官样,歌咏太平”的咏物律赋 | 第47-50页 |
(三) 由“雅正”到“清丽”的初步转变 | 第50-54页 |
第三章 晚唐咏物赋 | 第54-73页 |
一、 挣脱束缚的咏物律赋 | 第54-58页 |
二、 关注现实的创作倾向 | 第58-67页 |
(一) 议论比重的逐步增大 | 第58-61页 |
(二) 咏物文赋的出现 | 第61-64页 |
(三) 讽刺的高潮 | 第64-67页 |
三、 骈丽之风再起 | 第67-73页 |
(一) 精致的题材与绮丽的语言 | 第68-70页 |
(二) 华美的哀伤 | 第70-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注释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 | 第78-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