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南北极端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5-19页 |
| ·自然地理 | 第16-17页 |
| ·社会经济 | 第17-18页 |
| ·农业生产气候状况 | 第18页 |
| ·农业气候灾害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第2章 秦岭南北农业状况 | 第20-26页 |
| ·农作物分布情况 | 第20页 |
| ·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情况 | 第20-25页 |
| ·关中小麦、陕南水稻播种面积变化趋势 | 第20-22页 |
| ·关中小麦、陕南水稻总产变化趋势 | 第22-23页 |
| ·关中小麦、陕南水稻单产变化趋势 | 第23-24页 |
| ·农作物总产量变化 | 第24-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秦岭南北降水变化特征 | 第26-34页 |
| ·降水时间变化 | 第26-30页 |
| ·降水年际变化 | 第26-27页 |
| ·降水年代变化 | 第27-29页 |
| ·降水季节变化 | 第29-30页 |
| ·降水空间分布 | 第30-32页 |
|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 第30-31页 |
| ·季降水的空间分布 | 第31-32页 |
| ·降水突变分析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秦岭南北极端干旱 | 第34-48页 |
| ·极端干旱指标确定 | 第34-35页 |
| ·平均地表湿润指数的空间分布 | 第35-37页 |
| ·极端干旱事件频数时间变化规律 | 第37-42页 |
| ·年极端干旱事件频数变化 | 第37-39页 |
| ·年代极端干旱频数变化 | 第39-40页 |
| ·季节极端干旱频数变化 | 第40-42页 |
| ·极端干旱事件频数空间分布 | 第42-45页 |
| ·年极端干旱频数空间分布 | 第42-43页 |
| ·各年代极端干旱频数空间分布 | 第43-45页 |
| ·突变检验 | 第45页 |
| ·极端干旱周期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5章 秦岭南北极端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 第48-63页 |
| ·农作物极端干旱年份及灾损率的确定 | 第48-50页 |
| ·农作物生长期降水量变化 | 第50-53页 |
| ·降水对农作物生育期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小麦生长期降水量变化 | 第51-52页 |
| ·水稻生长期降水量变化 | 第52-53页 |
| ·农作物生长期的极端干旱 | 第53-54页 |
| ·小麦生长期的极端干旱 | 第53页 |
| ·水稻生长期的极端干旱 | 第53-54页 |
| ·秦岭以北极端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54-58页 |
| ·冬小麦趋势产量与灾损率 | 第54-56页 |
| ·极端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 ·秦岭以南极端干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58-62页 |
| ·水稻趋势产量与灾损率 | 第59-60页 |
| ·极端干旱对水稻造成的影响 | 第60-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