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总体评价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5页 |
·论文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本文的思路 | 第15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概念与历史 | 第17-23页 |
·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外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8-20页 |
·罗马法中的萌芽时期 | 第18页 |
·意大利城邦法中的发展 | 第18-19页 |
·完善化时期 | 第19-20页 |
·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20-22页 |
·封建时代 | 第20页 |
·清末至建国前的萌芽阶段 | 第20-21页 |
·建国后的破产法立法状况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各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研究 | 第23-29页 |
·英国的自然人破产制度 | 第23-24页 |
·美国的自然人破产制度 | 第24-25页 |
·德国的自然人破产制度 | 第25-26页 |
·日本的自然人破产制度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我国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 第29-35页 |
·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 第29-30页 |
·有利于国际经济社会的融入 | 第30-31页 |
·有利于破产制度立法价值的实现 | 第31-32页 |
·有利于我国商事法律体系的健全 | 第32-33页 |
·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制度构建的阻碍与可行性分析 | 第35-42页 |
·制度构建的现实阻碍分析 | 第35-39页 |
·对社会经济现状的阻碍的分析 | 第35-36页 |
·对配套制度缺失的阻碍的分析 | 第36-37页 |
·对特殊国情所带来的阻碍的分析 | 第37-38页 |
·对历史与传统文化方面的阻碍分析 | 第38-39页 |
·制度构建的立法可行性分析 | 第39-41页 |
·个人财产制度已经深入人心 | 第39-40页 |
·我国企业破产制度实施良好 | 第40页 |
·学界的研究愈加深入 | 第40-41页 |
·他国法律提供了借鉴空间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6章 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构建 | 第42-60页 |
·自然人破产制度立法模式的确立 | 第42-54页 |
·自然人破产法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42-43页 |
·自然人破产制度具体立法例的选择 | 第43-45页 |
·破产财产范围的限定 | 第45-46页 |
·区别的债务免除规则的制定 | 第46-48页 |
·适当的简易程序的构建 | 第48-49页 |
·自然人债务重整规则的建立 | 第49-51页 |
·破产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 第51-53页 |
·破产中违法行为的处罚 | 第53-54页 |
·自然人破产制度的辅助制度的完善 | 第54-58页 |
·健全全国性质的个人信用档案 | 第54-55页 |
·加强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 | 第55-56页 |
·注重商业保险制度的发展 | 第56-57页 |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