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金融工具减值模型改革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0-15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10-11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5页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金融工具主要减值模型对比分析第17-27页
   ·一般准备法第17页
   ·基于已发生损失观的减值模型第17-21页
     ·IAS39:已发生损失模型第17-20页
     ·西班牙银行系统动态拨备法第20-21页
   ·预期损失模型的整体评价第21-25页
     ·动态减值准备法第22-23页
     ·寿命周期法第23-24页
     ·经济周期准备法第24-25页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模型第25页
 小结第25-27页
第3章 国际金融工具减值准则最新进展及合理性分析第27-32页
   ·补充意见稿及“二分类”法第27-29页
     ·补充意见稿的内容第27-28页
     ·补充意见稿存在问题第28-29页
   ·联合会议及“三分类”法的提出第29-30页
     ·“三分类”法相关内容第29-30页
     ·“三分类”法存在的问题第30页
   ·预期损失模型后续研究的相关问题第30-31页
 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减值模型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第32-40页
   ·我国银行业金融资产质量及经营质量现状第32-34页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银行处理减值业务的影响第34-35页
   ·我国银行拨备方法现状及与会计减值方法的联系第35-37页
   ·我国银行新拨备制度的分析及对现有准则的挑战第37-39页
 小结第39-40页
第5章 金融工具减值准则改革的应对策略第40-45页
   ·我国会计准则现状及预期损失模型对会计的影响第40-41页
   ·对我国减值方法改进的建议第41-43页
   ·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相关建议第43-44页
 小结第44-45页
结论与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币值变动下的汇率风险管理研究--以制造业为例
下一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