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课题背景 | 第9-13页 |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 第9-10页 |
·燃煤过程中产生了的大量污染物二氧化硫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 第10-11页 |
·湿法脱硫工艺介绍 | 第11-13页 |
·微细颗粒对气液传质影响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微细颗粒的分类 | 第13页 |
·惰性颗粒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13-16页 |
·吸附性颗粒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16-17页 |
·催化性颗粒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17-19页 |
·反应性颗粒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19-20页 |
·颗粒增强传质机理 | 第20-22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系统及实验原理介绍 | 第23-30页 |
·实验装置 | 第23-24页 |
·实验步骤 | 第24-25页 |
·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实验待测对象 | 第26-27页 |
·搅拌釜体积标定 | 第27-28页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活性炭颗粒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41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0-34页 |
·转速的影响 | 第34-35页 |
·粒径的影响 | 第35-37页 |
·颗粒含固率的影响 | 第37-41页 |
第四章 玻璃微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50页 |
·玻璃微珠粒径分析 | 第41-43页 |
·转速对玻璃微珠浆料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43-44页 |
·粒径对传质的影响 | 第44-45页 |
·惰性颗粒含固率对传质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颗粒对传质影响大小比较 | 第46-50页 |
第五章 微细颗粒增强传质模型研究 | 第50-59页 |
·半无限大平板中的传质 | 第50-51页 |
·模型假设条件 | 第51-52页 |
·模型方程 | 第52-56页 |
·模型方程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含固率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 第56-57页 |
·活性炭颗粒粒径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