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概述及其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概述 | 第15-16页 |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在注塑制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基于质量的注塑过程建模发展现状 | 第19-22页 |
·基于质量的注塑过程参数优化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注塑制品形状缺陷检测相关方法研究 | 第26-60页 |
·注塑制品常见形状缺陷 | 第27页 |
·注塑制品轮廓提取方法 | 第27-40页 |
·传统轮廓提取方法 | 第28页 |
·基于改进主动轮廓模型的注塑制品轮廓提取 | 第28-36页 |
·注塑制品轮廓提取实验研究 | 第36-40页 |
·注塑制品图像配准方法 | 第40-54页 |
·传统图像配准方法 | 第40-41页 |
·图像配准中特征提取方法 | 第41-47页 |
·图像配准中特征匹配方法 | 第47-51页 |
·图像配准中计算变换模型参数 | 第51-52页 |
·图像配准中重采样 | 第52页 |
·注塑制品图像配准实验研究 | 第52-54页 |
·注塑制品形状缺陷检测方法 | 第54-58页 |
·基于面积的注塑制品形状缺陷检测方法 | 第54-55页 |
·基于差影法的注塑制品形状缺陷检测方法 | 第55-56页 |
·注塑制品形状缺陷检测步骤 | 第56-57页 |
·注塑制品形状缺陷检测实验研究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三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注塑制品尺寸测量相关方法研究 | 第60-82页 |
·摄像机模型 | 第60-64页 |
·针孔模型 | 第60-63页 |
·镜头畸变模型 | 第63-64页 |
·棋盘格角点检测 | 第64-72页 |
·传统棋盘格角点检测方法 | 第65-66页 |
·黑白棋盘格角点检测方法 | 第66-69页 |
·黑白棋盘格角点检测方法实验研究 | 第69-72页 |
·摄像机标定方法 | 第72-79页 |
·镜头畸变模型标定方法 | 第73-76页 |
·针孔模型标定方法 | 第76-77页 |
·摄像机标定方法实现步骤 | 第77-78页 |
·摄像机标定方法实验研究 | 第78-79页 |
·注塑制品尺寸测最方法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四章 基于质量的注塑过程建模相关方法研究 | 第82-98页 |
·基于神经网络集成的注塑制品质量建模方法 | 第82-87页 |
·NCCD与Bagging方法结合 | 第83-85页 |
·SNCCDBAGG方法 | 第85-86页 |
·训练终止条件 | 第86-87页 |
·一种新的注塑制品质量建模方法 | 第87-91页 |
·基于模型迁移的建模方法 | 第87-91页 |
·一种新的注塑制品质量建模方法实现步骤 | 第91页 |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91-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基于质量的注塑过程参数优化相关方法研究 | 第98-118页 |
·基于空间映射的注塑过程参数优化方法 | 第99-109页 |
·初始空间映射方法 | 第99-101页 |
·主动空间映射方法 | 第101-104页 |
·改进空间映射方法 | 第104-107页 |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107-109页 |
·基于两步法的鲁棒注塑过程参数优化方法 | 第109-117页 |
·基于单纯形替换方法的注塑过程参数优化 | 第111-113页 |
·基于FF-RLS的鲁棒注塑过程参数优化方法 | 第113-115页 |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115-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134-136页 |
个人简历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