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40页 |
第一节 选题及其意义 | 第11-18页 |
一、 选题的缘起 | 第11-14页 |
二、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4-17页 |
三、 本选题的学术价值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先期研究评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35页 |
一、 二十世纪初以前秦汉刑罚的研究情况 | 第18-19页 |
二、 出土资料的初步运用 | 第19-20页 |
三、 睡虎地秦简公布以来 | 第20-3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资料与方法 | 第35-40页 |
一、 研究的思路与目标 | 第35-36页 |
二、 史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第二章 秦及汉初刑罚体系的基本结构(上) | 第40-65页 |
第一节 刑罚的学理分类 | 第40-51页 |
一、 从性质入手对刑罚进行的分类整理 | 第40-47页 |
二、 从刑罚普遍性与特殊性入手的分类 | 第47-51页 |
第二节 秦及汉初刑罚的法定分类 | 第51-65页 |
一、 简牍中刑罚的法定分类 | 第52-54页 |
二、 法定分类的内容 | 第54-61页 |
三、 法定分类的意义 | 第61-65页 |
第三章 秦及汉初刑罚体系的基本结构(下) | 第65-83页 |
第三节 刑、耐源流考 | 第65-83页 |
一、 早期五刑中的“刑” | 第65-69页 |
二、 髡、完、耐 | 第69-78页 |
三、 耐刑含义的转变及耐刑的消亡 | 第78-82页 |
四、 本节结论 | 第82-83页 |
第四章 秦及汉初的刑罚序列 | 第83-122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83-85页 |
第二节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刑及规定刑序列 | 第85-92页 |
一、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刑 | 第85-91页 |
二、 主体规定刑序列 | 第91-92页 |
第三节 科断刑与科断刑序列 | 第92-109页 |
一、 《二年律令》的法定情节及刑罚制度简述 | 第92-106页 |
二、 适用中形成的刑种 | 第106-108页 |
三、 主体科断刑序列 | 第108-109页 |
第四节 双层序列理论的应用例 | 第109-122页 |
一、 关于秦汉刑罚的刑等 | 第110-118页 |
二、 关于秦代肉刑的适用 | 第118-122页 |
第五章 刑罚体系相关专题研究 | 第122-137页 |
第一节 鬼薪白粲在秦及汉初刑罚体系中的位置 | 第122-130页 |
一、 相关记载及某些争论 | 第122-124页 |
二、 《二年律令》中所显示的“鬼薪白粲”的特殊地位 | 第124-128页 |
三、 秦汉时期鬼薪白粲服役内容及其在刑罚体系中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 第128-130页 |
第二节 宫刑在秦及汉初刑罚体系中的位置 | 第130-137页 |
一、 历史背景及相关争议 | 第130-132页 |
二、 张家山汉简所见宫刑的两种形式 | 第132-135页 |
三、 依汉简对相关争议的解答 | 第135-137页 |
结论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4-145页 |
后记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