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氡的运移机制和析出规律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氡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模型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渗流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局限 | 第18-19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 第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9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成果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中氡运移的理论基础 | 第22-39页 |
|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概念的提出 | 第22页 |
| ·原地爆破浸出采场铀矿堆的形成 | 第22-26页 |
| ·原地爆破浸出工艺的浸出过程 | 第22-23页 |
| ·原地爆破浸出采场铀矿堆的构筑要求和方法 | 第23-25页 |
| ·原地爆破浸出工艺的浸出要求和布液方式 | 第25-26页 |
|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的特性 | 第26-30页 |
| ·粒级特征 | 第26-27页 |
| ·孔隙特征 | 第27页 |
| ·渗流特征 | 第27-30页 |
|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的射气作用 | 第30-35页 |
| ·放射性衰变 | 第30-32页 |
| ·氡的产生 | 第32页 |
| ·氡的性质 | 第32页 |
|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中氡的析出机理 | 第32-33页 |
|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中氡的析出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中氡的迁移 | 第35-37页 |
|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中氡的迁移机制 | 第35页 |
| ·氡的扩散迁移 | 第35-36页 |
| ·氡的对流迁移 | 第36页 |
| ·氡在射气介质中迁移的微分方程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气液两相渗流研究 | 第39-72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气液两相渗流模拟相似分析 | 第39-42页 |
| ·相似准则分析 | 第39-40页 |
| ·模型试验结果应用到原型的推导 | 第40-42页 |
| ·试验原理 | 第42页 |
| ·相似条件的确定 | 第42-43页 |
| ·试验材料和试验参数的选择 | 第43-46页 |
| ·试样材料及其特征粒径选择 | 第43页 |
| ·试样级配的选择 | 第43-44页 |
| ·试样选择结果 | 第44-45页 |
| ·两相流体的选择 | 第45页 |
| ·流量的确定 | 第45-46页 |
| ·试验装置 | 第46-48页 |
| ·试验步骤 | 第48-49页 |
| ·单相渗流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9-57页 |
| ·单相气体渗流试验结果 | 第49-55页 |
| ·液体饱和渗流试验结果 | 第55-57页 |
| ·单相渗流试验结果分析 | 第57页 |
| ·两相渗流结果及分析 | 第57-67页 |
|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57-59页 |
| ·试样的孔隙率 | 第59页 |
| ·气水两相渗流试验结果 | 第59-66页 |
| ·气水两相渗流试验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 ·气液两相有效渗透率的预测 | 第67-70页 |
| ·BP网络拓扑结构 | 第67-68页 |
| ·样本集 | 第68-69页 |
| ·网络训练与测试 | 第69-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第四章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瞬态氡析出能力研究 | 第72-95页 |
| ·引言 | 第72-73页 |
| ·试验材料 | 第73页 |
|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瞬态氡析出能力计算方法的建立 | 第73-74页 |
| ·试验装置和仪器 | 第74页 |
| ·试验步骤 | 第74-75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5-83页 |
| ·矿样含水率 | 第75页 |
| ·氡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 第75-79页 |
| ·瞬态氡析出能力随氡浓度的变化 | 第79-82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82-83页 |
| ·瞬态氡析出能力的ANFIS模型 | 第83-91页 |
| ·ANFIS模型结构 | 第83页 |
| ·样本集 | 第83-91页 |
| ·模型训练与测试 | 第91页 |
| ·模型试验预测原型的方法 | 第91-93页 |
| ·小结 | 第93-95页 |
| 第五章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中氡运移的气液两相耦合数学模型 | 第95-106页 |
| ·引言 | 第95页 |
|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中氡的运移方程 | 第95-99页 |
|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中气液两相渗流数学模型 | 第99-101页 |
|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中氡运移的气液两相耦合数学模型 | 第101-102页 |
| ·模型的特点 | 第102-103页 |
| ·模型的验证 | 第103-105页 |
| ·试验方法及过程 | 第103页 |
| ·数学模型及计算参数 | 第103-104页 |
| ·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104-105页 |
| ·小结 | 第105-106页 |
| 第六章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中氡运移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 第106-132页 |
| ·引言 | 第106页 |
| ·CFD模拟及FLUNT软件简介 | 第106-108页 |
| ·CFD模拟 | 第106-107页 |
| ·FLUENT软件简介 | 第107-108页 |
| ·原地爆破浸出采铀采场简介 | 第108-109页 |
| ·铀矿堆气液两相渗流的有效渗透率和瞬态氡析出能力的预测 | 第109-111页 |
| ·气液两相渗流的有效渗透率的预测 | 第109-110页 |
| ·瞬态氡析出能力预测 | 第110-111页 |
| ·采场铀矿堆三维建模及FLUENT中氡运移的气液两相模型的实现 | 第111-113页 |
| ·采场铀矿堆三维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112页 |
| ·FLUENT中氡运移的气液两相模型的实现 | 第112-113页 |
| ·采场铀矿堆中氡浓度的模拟计算 | 第113-128页 |
| ·模拟参数和边界条件 | 第113-114页 |
| ·模拟计算结果 | 第114-126页 |
|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126-128页 |
| ·通风量对采场铀矿堆氡运移的影响 | 第128-131页 |
| ·小结 | 第131-132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5页 |
| ·结论 | 第132-133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33-134页 |
| ·展望 | 第134-1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5-144页 |
| 致谢 | 第144-14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45-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