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33页 |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第11-20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1-19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9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20-29页 |
·有关税收增长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 第20-23页 |
·财政风险研究的逻辑起点:一般理论 | 第23-26页 |
·与本文有关的财政风险研究 | 第26-29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逻辑结构 | 第29-31页 |
·本文的创新点及主要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本文所做的创新努力 | 第3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第2章 税收非均衡增长与财政风险 | 第33-45页 |
·税收非均衡增长的涵义及界定 | 第33-37页 |
·税收非均衡增长的风险阐释:税收增长理论的经济学逻辑 | 第33-36页 |
·本文关于税收非均衡增长的含义及界定 | 第36-37页 |
·税收非均衡增长的表现形式 | 第37-38页 |
·时间序列关系:税收超常规增长 | 第37-38页 |
·横截面对比:税收非平衡增长 | 第38页 |
·关于税收非均衡增长或可引致的财政风险 | 第38-45页 |
·税收非均衡视角的财政风险界定及其分类 | 第38-40页 |
·财政风险的引致因素 | 第40-42页 |
·基于三个不同视角的税收增长与财政风险关系 | 第42-45页 |
第3章 税收超常规增长中的一般财政风险 | 第45-79页 |
·税收超常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45-62页 |
·税制改革以来税收增长变动脉络和趋势 | 第45-51页 |
·税收增长与财政收入的动态结构关系 | 第51-54页 |
·税收收入规模测度:基于趋势增长模型预测 | 第54-57页 |
·税收与GDP相对量衡量:基于宏观税负水平视角分析 | 第57-62页 |
·税收超常规增长的财政风险评估:实证研究 | 第62-78页 |
·财政风险度量标准及其测定 | 第62-72页 |
·税收高增长与财政赤字水平的适度性 | 第72-74页 |
·税收增长对财政风险的传导:实证分析 | 第74-78页 |
·税收超常规增长引发财政风险的形成机理 | 第78-79页 |
第4章 税收非均衡增长中的地方财政风险 | 第79-109页 |
·地区间税收增长:数据背后的解读 | 第79-90页 |
·地区间财力增长:数据中的不平衡性 | 第80-82页 |
·不同区域税收收入增长的特点:东部存量高,西部增长快 | 第82-84页 |
·地区间税收非平衡增长及财力差异的原因解析 | 第84-89页 |
·地区经济差距缩小有助于解决地区间财力失衡 | 第89-90页 |
·税收非平衡增长中的地方财政风险:一般分析 | 第90-91页 |
·税收非均衡增长下地方财政风险:形式及引致效应 | 第91-109页 |
·收入规模风险: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 | 第91-94页 |
·收入结构性风险:预算外资金和"土地财政"风险 | 第94-101页 |
·地方政府赤字风险:隐性负债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 第101-109页 |
第5章 税收非均衡增长中的制度财政风险 | 第109-131页 |
·分税制改革下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 | 第109-112页 |
·有关分税制的简要回顾 | 第109-110页 |
·分税制暴露出的部分问题 | 第110-112页 |
·分税制财政分配格局下的中央和地方收支分析 | 第112-119页 |
·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实力对比分析 | 第112-115页 |
·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支出义务对比分析 | 第115-119页 |
·制度性财政风险的界定及表现形式 | 第119-121页 |
·引致效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土地财政"风险分析 | 第121-131页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暴露出地方隐性负债风险突出 | 第122-128页 |
·"土地财政"风险透支地方政府未来收益 | 第128-130页 |
·制度性财政风险的破解之道 | 第130-131页 |
第6章 税收非均衡增长中的财政风险:治理与防范 | 第131-151页 |
·可适度扩大结构性减税规模 | 第131-140页 |
·减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32-135页 |
·减税对财政风险的影响分析 | 第135-137页 |
·短期:各税种改革推进应体现为民减负的主旨 | 第137-139页 |
·长期:以税改为基点,扩大制度性减免,形成税制的内在自然减免 | 第139-140页 |
·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风险 | 第140-143页 |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历史回顾和现实选择 | 第140-141页 |
·允许地方自主发债对缓解地方财政风险利大于弊 | 第141-143页 |
·加大民生性公共支出有助于降低未来财政风险 | 第143-147页 |
·公共支出向民生性公共产品倾斜有助于化解未来财政风险 | 第143-146页 |
·压缩行政性公共支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第146-147页 |
·可逐步推进重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 第147-151页 |
第7章 结论性观点 | 第151-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1页 |
后记 | 第161-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