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1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法律意义 | 第14-22页 |
|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含义、特征及产生发展 | 第14-17页 |
|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含义 | 第14-15页 |
|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特征 | 第15-16页 |
|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产生及发展 | 第16-17页 |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设立 | 第17-19页 |
| ·《公司法》修订前的立法状况及司法实践 | 第17-18页 |
| ·股东代表诉讼的现行法律规定 | 第18-19页 |
| ·我国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现实作用 | 第19-22页 |
| ·弥补资本多数决原则的缺陷 | 第19-20页 |
|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 第20-21页 |
|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 第21-22页 |
| 2 域外的立法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2-36页 |
| ·美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 第22-26页 |
| ·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 | 第22-24页 |
| ·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 | 第24页 |
| ·股东代表诉讼的驳回 | 第24页 |
| ·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 第24-25页 |
| ·原告股东的权利和责任 | 第25-26页 |
| ·股东代表诉讼案件的管辖 | 第26页 |
| ·对原告股东撤诉、和解等行为的限制 | 第26页 |
| ·日本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 第26-29页 |
| ·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 | 第26-27页 |
| ·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 | 第27-28页 |
| ·股东代表诉讼的驳回 | 第28页 |
| ·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 第28-29页 |
| ·原告股东的权利和责任 | 第29页 |
| ·股东代表诉讼的管辖 | 第29页 |
| ·对原告股东和解行为的限制 | 第29页 |
| ·我国台湾地区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 第29-31页 |
| ·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 | 第29-30页 |
| ·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 | 第30页 |
| ·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 第30页 |
| ·原告股东的权利和责任 | 第30-31页 |
| ·德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 第31-33页 |
| ·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 | 第31-32页 |
| ·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 | 第32页 |
| ·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 第32页 |
| ·股东代表诉讼案件的管辖 | 第32页 |
| ·特别审计制度 | 第32-33页 |
| ·比较与借鉴 | 第33-36页 |
| ·对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资格给予适当的限制 | 第33页 |
| ·股东代表诉讼的对象范围不宜过宽 | 第33-34页 |
| ·设置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同时规定例外情形 | 第34页 |
| ·诉讼费用担保制度的适用 | 第34-35页 |
| ·对股东代表诉讼案件实行专属管辖制度 | 第35页 |
| ·对原告股东和解、撤诉行为予以适当限制 | 第35-36页 |
| 3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当事人地位评析 | 第36-44页 |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原告 | 第36-39页 |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原告适格的立法规定 | 第36页 |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制度的完善 | 第36-39页 |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被告 | 第39-41页 |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被告的立法规定 | 第39页 |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制度的完善 | 第39-41页 |
| ·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第41-44页 |
| 4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相关程序的完善 | 第44-50页 |
| ·前置程序 | 第44-45页 |
| ·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 第45-47页 |
| ·案件的管辖权 | 第47-48页 |
| ·和解及撤诉程序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