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止痛散外洗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s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临床研究 | 第11-19页 |
一、 临床资料 | 第11-13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二) 病例选择 | 第11-12页 |
(三) 一般资料 | 第12-13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13-14页 |
(一) 试验分组 | 第13-14页 |
(二) 随机编码 | 第14页 |
三、 观察方法 | 第14-16页 |
(一) 观察时间 | 第14页 |
(二) 观察指标 | 第14-16页 |
四、 统计方法 | 第16-17页 |
五、 治疗结果 | 第17-19页 |
(一) 各组治疗前后 VAS 平均分比较 | 第17页 |
(二) 各组治疗前后肿胀消退比率比较 | 第17-18页 |
(三) 各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计分比较 | 第18-19页 |
实验研究 | 第19-23页 |
一、 材料和方法 | 第19-20页 |
(一) 实验条件 | 第19页 |
(二)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三) 药品及试剂 | 第19页 |
(四)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二、 观察指标 | 第20页 |
(一) 一般观察项目 | 第20页 |
(二) 局部血流灌注量检测 | 第20页 |
三、 统计方法 | 第20页 |
四、 实验结果 | 第20-22页 |
(一) 造模大鼠的精神活动及患踝肿胀 | 第20页 |
(二) 局部血流灌注量检测结果 | 第20-22页 |
五、 创新点 | 第22-23页 |
讨论 | 第23-31页 |
一、 活血止痛散的来源、组成及功效 | 第23页 |
二、 踝关节损伤 | 第23-26页 |
(一)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 | 第24-25页 |
(二) 踝关节的运动机理 | 第25页 |
(三) 急性踝关节损伤的机理 | 第25-26页 |
(四) 踝关节损伤的分度 | 第26页 |
三、 急性踝关节损伤的治疗原则方法 | 第26-27页 |
(一) 现代医学治疗原则方法 | 第26-27页 |
(二) 祖国医学治疗原则方法 | 第27页 |
四、 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中药外洗疗法 | 第27-31页 |
(一) 急性踝关节损伤冷处理的治疗 | 第27页 |
(二) 急性踝关节损伤药液冷洗的治疗 | 第27-28页 |
(三) 采用药液冷洗温度时间的研究 | 第28页 |
(四) 药液温洗治疗法 | 第28-29页 |
(五) 药液外洗温度的确定 | 第29页 |
(六) 受试者外洗治疗时水温的控制方法 | 第29-30页 |
(七) VAS 评分的方法和标准 | 第30页 |
(八) 踝关节肿胀测量的方法 | 第30页 |
(九) 病例观察数据的收集 | 第30页 |
(十) 各试验组之间疗效对比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综述 | 第34-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发表论文 | 第51-55页 |
详细摘要 | 第55-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