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文体辨证 | 第10-18页 |
第一节 序的文体辨证 | 第10-12页 |
第二节 论的文体辨证 | 第12-15页 |
第三节 赞的文体辨证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史论的自觉意识 | 第18-22页 |
第一节 精心撰写史论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着意史论的缘由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史论的精意深旨 | 第22-31页 |
第一节 正一代得失的史论目的 | 第22-26页 |
第二节 人物品评方法不同流俗 | 第26-31页 |
第四章 史论的儒学观 | 第31-41页 |
第一节 用儒家典籍之语论评人物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批判谶纬肯定儒学教化作用 | 第33-38页 |
第三节 崇尚儒学的缘由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史论的艺术特征 | 第41-56页 |
第一节 表达方式叙论相融 | 第41-46页 |
第二节 遣词造句精炼准确 | 第46-50页 |
第三节 语言形式骈俪谐美 | 第50-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