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页岩气资源开发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预期创新性研究成果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预期创新性研究成果 | 第13-15页 |
第2章 页岩气概述 | 第15-19页 |
·全球页岩气资源的分布状况 | 第15页 |
·页岩气资源开发的战略价值 | 第15-16页 |
·页岩气开发的能源价值 | 第15-16页 |
·页岩气开发的地质价值 | 第16页 |
·页岩气开发的环境价值 | 第16页 |
·全球页岩气资源的开发现状 | 第16-19页 |
·美国页岩气资源的开发状况 | 第16-17页 |
·中国页岩气资源的开发状况 | 第17-19页 |
第3章 美国页岩气资源开发管理制度概述 | 第19-27页 |
·矿产租赁制度 | 第19-21页 |
·矿产租赁管理主体 | 第19页 |
·矿产租赁主体 | 第19-20页 |
·矿产租赁程序 | 第20-21页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21-23页 |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 第21-22页 |
·环境影响报告书 | 第22页 |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 第22-23页 |
·州政府对页岩气开发的立法及实践 | 第23-27页 |
·州政府的矿业权管理 | 第23-24页 |
·州政府的环境立法及管理 | 第24-27页 |
第4章 中美页岩气开发管理相关制度比较 | 第27-35页 |
·矿业权制度比较 | 第27-30页 |
·矿业权设定 | 第27页 |
·主体范围 | 第27-28页 |
·取得方式 | 第28-29页 |
·管理机构 | 第29-30页 |
·页岩气开发过程中水资源保护制度比较 | 第30-33页 |
·水资源规划制度 | 第30-31页 |
·供水分配制度 | 第31-32页 |
·排污收费制度 | 第32页 |
·流域管理制度 | 第32-33页 |
·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 | 第33-35页 |
·对象不同 | 第33页 |
·程序不同 | 第33页 |
·执行机制不同 | 第33-34页 |
·公众参与制度不同 | 第34-35页 |
第5章 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管理的法律制度构建 | 第35-47页 |
·页岩气开发的矿业权制度 | 第35-40页 |
·加强矿业权审批管理 | 第35-36页 |
·减免矿业权使用费 | 第36-37页 |
·完善矿业权主体 | 第37-38页 |
·合理规划矿业权设定 | 第38-39页 |
·健全矿业权取得方式 | 第39-40页 |
·页岩气开发中的水资源保护制度 | 第40-42页 |
·完善水资源规划制度 | 第40-41页 |
·丰富供水分配制度 | 第41页 |
·完善总量控制制度 | 第41-42页 |
·完善公众对执法的监督制度 | 第42页 |
·页岩气开发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42-44页 |
·加大宣传 | 第42页 |
·及早开始环评 | 第42-43页 |
·重视公众参与 | 第43页 |
·提高环评工作人员素质 | 第43-44页 |
·完善监督机制 | 第44页 |
·排污权交易制度 | 第44-45页 |
·排污收费制度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