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潍坊传统民间艺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7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7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课题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页 |
·创新点 | 第8页 |
·课题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8-10页 |
·基本思路及框架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章 潍坊地域文化的典型特征 | 第10-14页 |
·潍坊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历史文化积淀 | 第10-11页 |
·潍坊地域文化的典型特征 | 第11-14页 |
·开放创新 | 第11页 |
·唯贤重利 | 第11-12页 |
·义利并重 | 第12-13页 |
·海纳百川,兼收众长 | 第13-14页 |
第三章 潍坊传统民间艺术概述 | 第14-34页 |
·杨家埠木版年画 | 第14-21页 |
·概述 | 第14-15页 |
·题材内容 | 第15-19页 |
·形式分类 | 第19-20页 |
·艺术特色 | 第20-21页 |
·潍坊风筝 | 第21-23页 |
·概述 | 第21-22页 |
·题材内容 | 第22页 |
·形式分类 | 第22-23页 |
·艺术特色 | 第23页 |
·高密三绝——扑灰年画、剪纸、聂家庄泥塑 | 第23-27页 |
·扑灰年画 | 第23-25页 |
·高密剪纸 | 第25-26页 |
·聂家庄泥塑 | 第26-27页 |
·红木嵌银漆器、仿古铜、核雕 | 第27-30页 |
·红木嵌银漆器 | 第27-28页 |
·仿古铜 | 第28-29页 |
·核雕 | 第29-30页 |
·潍坊传统民间艺术的共同艺术规律 | 第30-34页 |
·造型夸张大胆 | 第30-31页 |
·构图饱满对称 | 第31页 |
·色彩浓淡相宜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地域文化对潍坊传统民间艺术的影响 | 第34-40页 |
·地域文化与众多民间艺术产生的必然性联系 | 第34-35页 |
·地域文化多元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地域文化形态开放性的影响 | 第35页 |
·地域文化对民间艺术创作的影响 | 第35-40页 |
·民俗生活与艺术题材 | 第35-36页 |
·精神需求与表现手法 | 第36-37页 |
·审美观念与艺术风格 | 第37-40页 |
第五章 潍坊传统民间艺术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 第40-46页 |
·潍坊民间艺术是地域文化的再现 | 第40-43页 |
·民间艺术与地域文化的辩证关系 | 第40-41页 |
·民间艺术承载着情感所求 | 第41-42页 |
·地域文化与民间艺术的集体性特征 | 第42-43页 |
·民间艺术对地域文化的传播作用——以潍坊风筝为例 | 第43-45页 |
·传播方式与途经 | 第43-44页 |
·传播的意义与影响 | 第44-45页 |
·民间艺术保护和传承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