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猪肉新鲜度快速预测与识别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23页
   ·猪肉新鲜度的评价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第11-16页
     ·猪肉新鲜度的传统评价方法第11-14页
     ·肉品新鲜度评价方法的新发展第14-16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第16-17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第16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第16-17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肉与肉制品中的应用第17-21页
     ·化学成分第17-18页
     ·加工品质第18-19页
     ·食用品质第19-20页
     ·定性判别第20页
     ·新鲜度第20-21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21-23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21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样品及光谱预处理方法对近红外预测猪肉新鲜度TVB-N指标的影响研究第23-40页
   ·材料与仪器第24页
     ·实验材料第24页
     ·实验仪器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25页
     ·实验步骤第24-25页
     ·近红外光谱的扫描第25页
     ·TVB-N的测定第25页
   ·近红外定量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第25-30页
     ·近红外定量预测模型建立的基本步骤第25-27页
     ·光谱预处理方法第27-28页
     ·偏最小二乘法第28-29页
     ·模型的主要评价指标第29-30页
   ·结果与讨论第30-38页
     ·建模前数据处理第30-31页
     ·肉块预处理TVB-N预测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肉泥预处理TVB-N预测模型的建立第33-35页
     ·肉汁预处理TVB-N预测模型的建立第35-37页
     ·三种样品预处理方法最优模型的对比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近红外光谱融合色差、pH信息预测猪肉新鲜度TVB-N指标第40-48页
   ·材料与仪器第40-41页
     ·实验材料第40-41页
     ·实验仪器第41页
   ·实验方法第41页
     ·实验步骤第41页
     ·近红外光谱的扫描第41页
     ·其他指标的测定第41页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原理和建模方法第41-43页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原理第41-42页
     ·径向基函数网络第42-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47页
     ·数据集的分类第43-44页
     ·不同信息融合建模结果的对比第44-45页
     ·最优模型预测结果与常规分析结果的对比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近红外光谱预测猪肉新鲜度指标TVC的模型研究第48-60页
   ·材料与仪器第49页
     ·实验材料第49页
     ·实验仪器第49页
   ·实验方法第49-50页
     ·实验步骤第49页
     ·近红外光谱的扫描第49-50页
     ·TVC的测定第50页
   ·TVC预测模型优化的步骤及方法第50-53页
     ·TVC预测模型优化的步骤第50页
     ·相关系数法第50-51页
     ·BP神经网络第51-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不同储藏温度下细菌总数及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变化第53-55页
     ·建模前数据处理第55页
     ·光谱预处理对PLS模型的优化第55-56页
     ·特征波段提取对PLS模型的优化第56-57页
     ·BP网络模型的应用第57-58页
     ·不同优化步骤中最优模型的对比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近红外光谱技术识别新鲜、冷冻猪肉的初步研究第60-67页
   ·材料与仪器第60-61页
     ·实验材料第60页
     ·实验仪器第60-61页
   ·实验方法第61-62页
     ·实验步骤第61页
     ·近红外光谱的扫描第61页
     ·组织切片的制备第61-62页
   ·判别模型的建立方法第62-63页
     ·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判别模型第62页
     ·概率神经网络第62-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66页
     ·DA模型对不同冷藏时间猪肉的鉴别第63-64页
     ·PNN模型对不同冷藏时间猪肉的鉴别第64页
     ·不同冻藏时间猪肉组织结构的比较第64-66页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鉴别冻藏猪肉机理的初步探讨第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总结、创新点和展望第67-70页
   ·总结第67-68页
   ·创新点第68页
   ·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阴离子聚合制备高反式聚丁二烯及其共聚物的研究
下一篇:含芳基均三嗪环耐高温聚合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