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的染色体核型与G带、C带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一、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1 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远缘杂交的应用 | 第10-11页 |
| ·远缘杂交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 ·鸡与鹌鹑的属间杂交 | 第12页 |
| 2 禽类染色体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 ·禽类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 第12-13页 |
| ·禽类染色体核型研究 | 第13-15页 |
| ·禽类染色体带型研究 | 第15-18页 |
| ·展望 | 第18页 |
| 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 二、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 1 试验材料 | 第19-21页 |
| ·试验动物 | 第19页 |
| ·试剂 | 第19页 |
| ·溶液配置 | 第19-20页 |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21-25页 |
| ·常规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 第21-22页 |
| ·G 分带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 第22页 |
| ·C 分带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 第22-23页 |
| ·染色体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25-35页 |
| 1 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核型分析 | 第25-30页 |
| ·二倍体(2n)细胞染色体数目 | 第25页 |
| ·鸡与鹌鹑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25页 |
| ·属间杂交种的染色体核型 | 第25-29页 |
| ·属间杂交种早期胚胎的性别比例分布 | 第29-30页 |
| 2 染色体G 带带型 | 第30-34页 |
| ·鸡与鹌鹑染色体G 带特征 | 第30页 |
| ·鸡与鹌鹑的G 带模式图绘制 | 第30-34页 |
| 3 染色体C 带带型 | 第34-35页 |
| 四、 讨论 | 第35-41页 |
| 1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 第35-37页 |
| ·所加血样的质量 | 第35页 |
| ·培养基中PHA 和肝素的含量 | 第35-36页 |
| ·秋水仙素处理 | 第36页 |
| ·收获分裂相细胞和制片 | 第36-37页 |
| 2 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禽核型分析 | 第37-38页 |
| ·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禽的染色体数目 | 第37页 |
| ·鸡与鹌鹑染色体核型比较 | 第37-38页 |
| 3 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禽带型分析 | 第38-40页 |
| ·G 分带技术 | 第38页 |
| ·C 分带技术 | 第38页 |
| ·关于染色体G-带 | 第38-39页 |
| ·关于染色体C 带 | 第39-40页 |
| 4 鸡与鹌鹑属间杂交胚早期死亡的探讨 | 第40页 |
| 5 鸡与鹌鹑属间杂种不育机理的探讨 | 第40-41页 |
| 五、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48-49页 |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