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 ·高功率微波及其系统 | 第14-15页 |
| ·高功率微波 | 第14-15页 |
| ·高功率微波系统 | 第15页 |
| ·高功率微波对其辐射系统的要求 | 第15-16页 |
| ·高功率微波天线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模式变换器加常规天线 | 第16-18页 |
| ·Vlasov天线 | 第18-20页 |
| ·COBRA天线 | 第20-21页 |
| ·阵列天线 | 第21-22页 |
| ·高功率微波天线的发展 | 第22-23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2章 高功率高增益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概述 | 第25-40页 |
| ·高功率高增益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设计思想 | 第25-27页 |
| ·主要研究问题 | 第27页 |
| ·阵列天线的基础理论 | 第27-29页 |
| ·阵列天线的方向性 | 第27-29页 |
| ·阵列天线的栅瓣抑制与单元间距 | 第29页 |
| ·径向线的相关特性 | 第29-33页 |
| ·模式特性 | 第29-31页 |
| ·单模传输条件分析 | 第31-32页 |
| ·损耗特性分析 | 第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电磁场计算方法 | 第33-38页 |
| ·有限单元法 | 第33-36页 |
| ·有限积分法 | 第36-38页 |
| ·功率容量的计算标准 | 第38-39页 |
| ·总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高功率单元天线的研究 | 第40-50页 |
| ·螺旋天线相关理论 | 第40-42页 |
| ·轴向模螺旋天线结构和原理 | 第40-41页 |
| ·螺旋天线的移相原理 | 第41页 |
| ·短螺旋天线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页 |
| ·单元天线的设计及其高功率容量方案 | 第42-48页 |
| ·短螺旋单元及其密封结构的初步设计 | 第43-44页 |
| ·高功率单元天线及其密封结构的改进设计 | 第44-46页 |
| ·单元天线的互耦分析 | 第46-48页 |
| ·单元级真空密封性能测试 | 第48页 |
| ·总结 | 第48-50页 |
| 第4章 高功率径向线子阵研究 | 第50-74页 |
| ·16单元矩形栅格子阵的设计与实验 | 第50-58页 |
| ·子阵馈电系统的设计 | 第50-51页 |
| ·子阵辐射特性 | 第51-52页 |
| ·子阵测试原理与方法 | 第52-55页 |
| ·实验研究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三角形栅格子阵形式的分析 | 第58-67页 |
| ·一分三馈电系统和3单元子阵 | 第58-60页 |
| ·一分四馈电系统和4单元子阵 | 第60-61页 |
| ·一分六馈电系统和6单元子阵 | 第61-62页 |
| ·一分八馈电系统和8单元子阵 | 第62-64页 |
| ·8单元子阵的实验研究 | 第64-67页 |
| ·小结 | 第67页 |
| ·12单元三角形栅格子阵的设计实验 | 第67-73页 |
| ·基本原理 | 第67-68页 |
| ·馈电系统的设计 | 第68-69页 |
| ·辐射特性分析 | 第69-70页 |
| ·12单元三角形栅格子阵的实验 | 第70-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总结 | 第73-74页 |
| 第5章 高功率多路功率分配器 | 第74-86页 |
| ·高功率多路功率分配器概述 | 第74页 |
| ·第一种高功率16路功率分配方案 | 第74-80页 |
| ·高功率径向线功分器的设计 | 第74-76页 |
| ·同轴波导连接器的设计 | 第76-78页 |
| ·连接方式 | 第78-79页 |
| ·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二种高功率16路功率分配方案 | 第80-85页 |
| ·高功率16路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 第80-83页 |
| ·高功率多路功率分配器的实验 | 第83-85页 |
| ·总结 | 第85-86页 |
| 第6章 高功率高增益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集成与实验 | 第86-100页 |
| ·高功率高增益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集成 | 第86页 |
| ·高功率高增益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实验测试 | 第86-99页 |
| ·测试内容与测试方法 | 第86-88页 |
| ·功率容量测试与分析 | 第88-90页 |
| ·辐射特性的测试与分析 | 第90-99页 |
| ·总结 | 第99-100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 ·主要工作与结果 | 第100-101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01-102页 |
| ·研究展望 | 第102-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 附录A | 第110-116页 |
| 附录B | 第116-11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承担的科研项目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