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从“刑事共谋”到“政府禁令”:美国劳工禁令的产生 | 第12-19页 |
第一节 剑拔弩张之势:19 世纪后期的美国劳资关系 | 第12-15页 |
一、移民与廉价劳动力 | 第12-14页 |
二、劳资冲突的加剧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刑事共谋罪 | 第15-17页 |
一、早期“刑事共谋罪”的典型案例:费城皮匠案 | 第16页 |
二、刑事共谋罪的滥用:马萨诸塞州诉摩尔案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从刑事“指控”到民事“禁令”:调控方式的转变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寻找支点:劳工禁令的理论支撑 | 第19-29页 |
第一节 范围之限——劳工禁令的对象 | 第19-21页 |
第二节 适用之据——劳工禁令的依据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实施之序——劳工禁令的程序 | 第23-29页 |
一、禁令申请 | 第23-25页 |
二、宣誓证词 | 第25-27页 |
三、禁令的执行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小试牛刀:劳工禁令的早期使用 | 第29-31页 |
一、禁令之辩 | 第29-30页 |
二、衡平法的解释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披靡之势:劳工禁令的扩大普及 | 第31-39页 |
第一节 联邦法院的介入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普尔曼铁路工人大罢工及“综合性禁令”的发布 | 第33-36页 |
一、缘起 | 第33-34页 |
二、“综合性禁令”的发布:德布斯案 | 第34-36页 |
第三节 为劳工禁令造势:“洛克纳时代”的开始 | 第36-39页 |
一、洛克纳诉纽约案(Lochner v. New York) | 第36-38页 |
二、洛克纳案对劳工禁令的影响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渐式渐微:劳工禁令的消弭 | 第39-48页 |
第一节 工会对法律机制的诉求 | 第39-42页 |
一、工会自身结构的变化 | 第39-41页 |
二、劳联领袖的努力 | 第41-42页 |
第二节 集体谈判的风行 | 第42-44页 |
第三节 反禁令法的出台:《诺里斯-拉瓜迪亚法案》 | 第44-48页 |
一、反禁令法出台的背景 | 第44-45页 |
二、反禁令法的内容 | 第45-47页 |
三、反禁令法的影响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