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4页 |
| 1 绪论 | 第14-24页 |
| ·研究的问题与背景 | 第14-16页 |
| ·问题的展示 | 第14-15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5-16页 |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的思路 | 第16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的逻辑结构与内容 | 第17-21页 |
| ·研究的逻辑结构 | 第17-1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21-24页 |
| ·研究的特色 | 第21页 |
| ·研究的创新 | 第21-24页 |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实践借鉴 | 第24-38页 |
| ·基本概念及含义 | 第24-26页 |
|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 | 第24-25页 |
| ·养老保险计划 | 第25页 |
| ·养老保险制度——不同养老保险计划的组合 | 第25-26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6-3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26-2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29-32页 |
| ·理论借鉴 | 第32-35页 |
| ·筹资理论与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选择 | 第32-33页 |
| ·投资理论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模式的选择 | 第33-34页 |
| ·营运管理理论与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管理机制的选择 | 第34-35页 |
| ·实践借鉴 | 第35-36页 |
| ·国外的经验借鉴 | 第35页 |
| ·国内的经验借鉴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3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实证分析 | 第38-62页 |
| ·我国现行制度下的养老保险基金不能保值增值的回归分析 | 第38-46页 |
|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8-39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现状分析 | 第39-41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回归分析 | 第41-46页 |
| ·我国现行制度下的养老保险基金不能保值增值的因果分析 | 第46-60页 |
| ·投资收益率与投资工具的因果检验方法 | 第46-48页 |
| ·投资收益率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数量特征:1985—2005 | 第48-52页 |
| ·投资收益率与五年期银行存款利率的数量特征:1985—2005 | 第52-55页 |
| ·投资收益率与五年期国债利率的数量特征:1989—2005 | 第55-60页 |
| ·实证结果的总结与评述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4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62-74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问题分析 | 第62-66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历史背景 | 第62-64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问题表现 | 第64-66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66-73页 |
| ·运行机理:一个简单模型 | 第66-70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困境的外部成因 | 第70-71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困境的内在矛盾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5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构造 | 第74-102页 |
| ·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种类及特征 | 第74-75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现实选择 | 第75-76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 第76-88页 |
| ·基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比较 | 第76-77页 |
| ·基于“时间一致性”理论的福利经济学意义上的比较 | 第77-87页 |
| ·结论 | 第87-88页 |
| ·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 第88-91页 |
| ·混合基金制的理论构想 | 第88-89页 |
| ·构想中的现实矛盾——隐形债务的存在 | 第89-91页 |
| ·解决矛盾的宏观构想 | 第91-100页 |
| ·解决隐性债务的构想——隐性债务在时空上的均衡 | 第91-92页 |
| ·隐形债务分担机制的构造 | 第92-95页 |
| ·隐形债务分担方案的选择 | 第95-99页 |
| ·结论 | 第99-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 6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模式的构造 | 第102-132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 | 第102-10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2-103页 |
| ·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 第103-104页 |
|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的几何模型构造 | 第104-110页 |
| ·养老保险基金的效用函数 | 第104-106页 |
| ·养老保险基金的无差异曲线 | 第106-108页 |
| ·养老保险基金最优投资组合的几何轨迹 | 第108-110页 |
|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的数学模型构造 | 第110-122页 |
|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的规划模型 | 第111-120页 |
|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的最优均衡模型 | 第120-122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最优投资组合模式的构造 | 第122-130页 |
| ·投资工具的选择 | 第122-123页 |
| ·可能的投资组合模式 | 第123-124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模式的评价 | 第124-130页 |
| ·结论 | 第130-1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 7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营运管理机制的构造 | 第132-154页 |
| ·基于市场经营特征代理人的养老保险基金委托代理模型的构造 | 第132-14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32-133页 |
| ·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133页 |
| ·基本假设 | 第133-134页 |
| ·分析过程 | 第134-140页 |
| ·结论 | 第140-141页 |
| ·基于单一任务的委托代理模型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管理机制的构造 | 第141-147页 |
| ·合同的设计路径 | 第141-142页 |
| ·基本假设 | 第142-143页 |
| ·模型设定与分析 | 第143-147页 |
| ·结论 | 第147页 |
| ·基于双重任务的委托代理模型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管理机制的构造 | 第147-152页 |
| ·合同的路径设计 | 第147页 |
| ·基本假设 | 第147-148页 |
| ·模型设定与分析 | 第148-152页 |
| ·推论 | 第152页 |
| ·结论 | 第152-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3-154页 |
|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54-162页 |
| ·研究结论 | 第154-157页 |
| ·政策建议 | 第157-159页 |
| ·研究展望 | 第159-162页 |
| 致谢 | 第162-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4-174页 |
| 附录一:文中所使用的数据列表 | 第174-188页 |
| 附录二: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188-190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190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