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部分 对西方产权理论的简要评述 | 第8-13页 |
第二部分 马克思的公有制理论 | 第13-28页 |
一、 马克思的所有制的一般理论 | 第13-19页 |
1. 所有制的涵义 | 第14-16页 |
2. 所有制的历史形式及其演变的规律 | 第16-17页 |
3.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 第17-19页 |
二、 马克思的公有制理论 | 第19-28页 |
1. 马克思的公有制理论与资本理论 | 第19-21页 |
2. 公有制赖以建立的基础和资本的属性 | 第21-24页 |
3. 马克思对公有制的定义 | 第24-28页 |
第三部分 对我国传统公有制误区的分析 | 第28-34页 |
一、 理论方面的原因 | 第28-32页 |
1. 公有制与社会主义两者不能简单等同 | 第29-30页 |
2. 认识和定义公有制不能忽视来自社会生产力方面的规定性 | 第30-31页 |
3. 公有制的内在本质不能与公有制的具体形式等同起来 | 第31-32页 |
二、 实践方面的原因 | 第32-34页 |
第四部分 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必然性 | 第34-44页 |
一、 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 | 第34-35页 |
二、 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必然性 | 第35-44页 |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 第36页 |
2. 市场经济要求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 第36-41页 |
3. 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 第41页 |
4.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使命决定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 第41-42页 |
5. 公有资产的营运过程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过程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