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网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通信网理论论文

MPLS技术实现流量工程及服务质量等问题的研究

第一章 概述第1-18页
 1.1 什么是MPLS第9页
 1.2 MPLS技术产生的背景第9-11页
 1.3 MPLS技术优势及特点第11-14页
 1.4 MPLS的标准化第14-16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6-18页
第二章 MPLS的技术原理第18-34页
 2.1 MPLS的几个基本概念第18-20页
 2.2 MPLS网络的框架结构第20-21页
 2.3 MPLS的核心技术和主要组件第21-32页
  2.3.1 标签与标签栈第21-23页
  2.3.2 标签交换路由器第23-24页
  2.3.3 标签交换机制第24-25页
  2.3.4 路由选择机制第25-26页
  2.3.5 标签分发机制第26-32页
   2.3.5.1 标签的生成方式第27-28页
   2.3.5.2 标签的分配和发布模式第28-29页
   2.3.5.3 标签分配的控制模式第29-30页
   2.3.5.4 LDP机制第30-32页
 2.4 MPLS的工作流程第32-33页
 2.5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MPLS流量工程第34-45页
 3.1 IP网流量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第34-36页
 3.2 MPLS流量工程机制第36-38页
 3.3 MPLS流量工程结构第38-44页
  3.3.1 约束路由机制第40-41页
   3.3.1.1 信息发布单元第40页
   3.3.1.2 路径选择单元第40-41页
  3.3.2 信令机制第41-44页
   3.3.2.1 支持流量工程的信令协议第41-42页
   3.3.2.2 CR-LDP和RSVP-TE的比较第42-44页
 3.4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MPLS对IP QoS和CoS的实现第45-65页
 4.1 什么是QoS和CoS第45-47页
 4.2 IP网实现QoS/CoS的模式和协议第47-54页
  4.2.1 综合服务模式第47-50页
  4.2.2 区别服务模式第50-54页
 4.3 MPLS和IP QoS/CoS第54-64页
  4.3.1 MPLS的业务分类第54-55页
  4.3.2 MPLS的QoS实现机制第55-59页
  4.3.3 MPLS和DiffServ的结合第59-64页
 4.4 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MPLS实验第65-77页
 5.1 MPLS TE测试第65-72页
  5.1.1 MPLS TE Tunnel建立方式测试第65-68页
   5.1.1.1 静态配置显式路径方式第65-67页
   5.1.1.2 动态生成显式路径方式第67-68页
  5.1.2 MPLS TE Tunnel负载分担测试第68-70页
   5.1.2.1 显式路径等成本负载分担第68-69页
   5.1.2.2 显式路径不等成本负载分担第69-70页
  5.1.3 MPLS域链路的自愈恢复测试第70-72页
 5.2 MPLS QoS/CoS测试第72-75页
 5.3 MPLS实验小结第75-77页
第六章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onWorks的多参数智能环境监测仪
下一篇:ATM网实时通信的研究